--高效能源产业板块。突出省属企业在基础能源领域的控制地位,推进传统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煤炭产业升级和安全改造,推动煤炭精深加工,积极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十二五”期间,以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省能源集团、建工集团为依托,重点实施66个项目,计划投资1451.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安全高效煤矿,积极发展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水电和煤矸石及瓦斯发电,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煤电、煤化工生产基地。
--优质原材料产业板块。突出省属企业在新型原材料领域的主导地位,重点发展优质钢材、特钢产品,铜精深加工产品和有色金属新材料,提高市场短缺高端产品的比重。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建成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材、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和塑料型材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以马钢集团、铜陵有色集团、海螺集团、皖维集团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实施84个项目,计划投资1504.5亿元,重点发展汽车和家电用薄板、车轮钢、电工钢等优质钢材,建成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和高性能铁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强铜、铅、锌、金、银、钼、钨、稀土等有色矿产资源的开发、冶炼和加工,建设国内一流的碳酸酯类化工基地、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加快建设日产5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和世界一流的塑料型材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高强高模PVA纤维,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快建设中国乃至世界的高强高模PVA纤维生产基地。
--先进制造业板块。突出省属企业在现代制造业领域的支撑地位,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鼓励发展节能、环保、高附加值专用汽车和关键零部件,进一步提高整车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和系统技术研发,进一步发展壮大工程机械、工业领域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十二五”期间,以江汽集团、淮南矿业集团、铜陵有色集团、叉车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军工集团、淮海集团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实施70个项目,计划投资521.5亿元,重点发展轻重型载货车、商务车、轿车、客车及专用底盘、成套煤机、工程机械等产品,推动发动机、变速箱和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自主化。
--现代建筑业板块。突出省属企业在现代建筑业领域的主导地位,抓住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有利时机,推进建筑企业积极承揽国内重大工程,利用省属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加大BT工程建设,鼓励和引导相关省属企业积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十二五”期间,重点以省高速集团、国贸集团、建工集团、中煤矿建集团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实施55个项目,计划投资918.6亿元,积极推动城镇化建设,努力拓展国内外建筑市场,巩固和提升省属企业在我省建筑市场的主体地位,巩固提升在国内煤矿建设市场的领头羊地位。
--现代农业板块。突出省属企业在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支撑地位,引导和促进相关省属企业在优质粮食种植、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方面,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推行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并由此带动一批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发展和农民发家致富。“十二五”期间,以省农垦集团、皖中集团、省旅游集团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实施14个项目,计划投资22.7亿元,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四、“十二五”时期省属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省属企业“十二五”期间各项目标的实现,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围绕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推进省属企业结构调整和资本扩张。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对省属企业下属公司和业务进行梳理、归并,减少管理层次到三级以内,适当扩大管理幅度,促进非主业资产调整和有序退出,进一步界定和明确企业的主业,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有资产向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推动省内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进一步鼓励企业实施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优势企业要在产业整合中做优做强做大,均势企业要在联合重组中提升能级,劣势企业要在调整转型中稳妥退出。积极推进省属企业“走出去”,全力支持主业清晰、竞争力强、行业领先的产业集团,整合同行业其他企业;全力支持有条件的省属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加快关键技术和稀缺资源领域的对外合作。力争通过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培育和壮大一批核心主业突出、核心技术领先、核心竞争力明显的国际化大公司、大集团。
(二)围绕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省属企业改革。推广海螺集团、江汽集团、铜陵有色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的经验,加大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力度,积极探索和推动其他省属企业集团层面的股份制改革。提升集团的管控能力,以产权为纽带,形成集团公司内部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科学管控体系,着重提高集团层面的控制力和资本运作的能力,提高下属子分公司的执行力和盈利能力,使集团真正成为企业的投资决策中心、利润分配中心、财务结算中心和资源优化配置中心,使下属子分公司真正成为经营专业化、技术前沿化、管理精细化、品牌国际化的专精特新公司。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开展外部董事试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应《
公司法》要求的董事会选聘经营者与党管干部相结合的企业干部选派任用新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积极推动省属企业上市融资,支持资产优良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省属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和核心业务资产上市,鼓励已上市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发行股票、配股、发行可转债等方式进行再融资,提升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逐步解决省属企业棚户区改造、关破矿山尾矿库综合治理、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等历史遗留问题,减轻企业的冗员、债务负担。
(三)围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推进省属企业技术进步。坚持创新发展,坚持产业集群化、产品高端化、技术尖端化,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促进省属企业新上项目注重延伸产业链条,采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技术和装备,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抓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有步骤、重点规划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推动产业升级。集中优势资源,鼓励和支持省属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加快产业化步伐。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国有资本预算、考核评价、优化股权结构、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等手段,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合,在重大项目上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抢占竞争制高点。突出知名品牌培育,在省属企业中遴选确定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明显的重点产品,强化品牌建设,努力打造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有地位的自主品牌。对一些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的原则,采取得力措施,加快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步伐,不断推进节能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