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皖政办〔2011〕5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安徽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为促进省属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根据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的安排和要求,结合我省省属企业实际,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省属企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省属企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大改革、调整、管理、创新的力度,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呈现总量、规模、效益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量和规模大幅度提升。2010年末,省属企业资产总额6952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1.8倍,居全国第8位,其中,净资产2362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1.6倍。资产规模上百亿元的企业有17户,比2005年增加8户;户均资产达到211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2.2倍。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4168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1户,比2005年增加5户。
--盈利能力和上交税金大幅度提升。2010年,省属企业实现利润239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居全国第6位,利润总额超10亿元的企业7户,比2005年增加3户;上交税金271亿元,比2005年增长1倍多,约占同期全省财政收入的1/8左右。
--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对省属企业进行大规模、高起点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十一五”期间,省属企业共完成投资3350亿元,完成了预期目标。通过加大投入,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目前,省属企业已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7个,省级技术中心30个;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户,省级创新型企业17户。一些重要骨干企业的产品在全国排头兵的地位更加凸显。2010年我省列入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有12户,其中有10户省属企业,比2005年增加3户。
--社会责任和贡献大幅度提升。2010年,省属企业从业人员54.7万人,省属企业职工人均收入4.3万元,比2005年增长近1倍,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中,省属企业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的决策部署,做到减薪不减员、待岗不下岗,且通过自身的稳定发展,使一大批配套企业免受金融危机冲击;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关键时刻,省属企业在第一时间投入救灾援建、捐款捐物;在电力迎峰度夏、迎峰度冬中,省属煤炭企业不计较利益损失,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重, 无条件全面承担起全省电煤保供任务。
“十一五”以来,省属企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骨干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主要做法是:始终坚持做强做大,大力推进企业的兼并、联合和重组;始终坚持制度创新,大力推进以产权为核心的改革;始终坚持技术进步,瞄准国内外一流技术进行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始终坚持开放发展,大力推进省属企业“走出去”;始终坚持放开搞活,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始终坚持扶优汰劣,大力推进淘汰落后和关闭破产;始终坚持强化内功,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始终坚持精干主业,大力推进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中心,切实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有效监管。
“十一五”期间,省属企业改革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的技术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步伐进展不快,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人才紧缺,国资监管方式、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完善。
二、“十二五”时期省属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向更高水平跃升的加速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的转型时期。纵观国内外宏观形势,世界经济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综合判断,未来五年安徽加快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对于省属企业来说,也面临难得的发展黄金机遇期,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依然不少: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催生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会创造出强大的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为省属企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产业转移不断加快,沿海企业由于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向内地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省属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合资合作的机会与机遇明显增多;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整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由沿海逐渐向内陆延伸,我省得到的政策支持将更加有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试点省建设扎实推进,为省属企业加快发展提供重要平台。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世界经济可能进入一个较长的低速增长期,给省属企业发展增加变数;二是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和一些垄断领域市场化步伐加快对省属企业如何适应政策、市场环境变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和通胀的预期越来越大,企业的成本不断增加;四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长期存在,不断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省属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挑战,省属企业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积极应对,争先进位,争取以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高的发展质量,确立并巩固在本行业、本领域的“领头羊”地位。
三、“十二五”时期省属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