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线网络:以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为中心,开辟并加密省内机场之间、省内机场与环渤海区域机场之间、省内机场与国内主要城市、主要经济区、主要旅游区和周边国家、地区之间的航线航班,形成发达的航线网络,开通与日本、韩国、东南亚之间的国际航线。到“十二五”末航线达到120条以上,其中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通达航线超过70条,秦皇岛北戴河机场、邯郸机场、唐山三女河机场航线达到10-15条,承德民用机场、张家口军民合用机场、邢台军民合用机场航线达到5-10条。
安全和服务质量:增强航空运输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安全保障和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航空运输安全事故。航班正常率超过80%,航空旅客满意度达到90%,航班正常率、旅客满意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延误处理机制比较完善,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在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创建国际卫生机场,提升安全健康服务水平。
行业管理:建立健全省、市两级民航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宏观规划、调控和管理能力。理顺全省机场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全省航线网络,优化资源配置,构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民航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民航管理体系,提升民航在全省经济社会和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通用航空:抢抓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新机遇,力求通用航空发展新突破。完成全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在环首都等重点产业集聚区、坝上等旅游景区并根据抢险救灾需要建设7个以上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建立以直升机、公务机为主的通用航空服务体系,建成一个面向公务机服务的机场。
临空经济:积极发展航空物流,加快培育临空产业集群,重点规划建设石家庄临空经济区,确保“十二五”末全面建成。完成我省北京新机场区域和各支线机场临空经济规划,部分项目启动建设。
三、机场布局和功能定位
(一)总体规模。
在4个已通航机场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建成秦皇岛北戴河机场(迁建)、张家口军民合用机场、承德民用机场和邢台军民合用机场,使全省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7个以上;“十三五”时期新增5-9个民用机场布点(含通用、通勤机场和起降点),除廊坊外各设区市均有运输机场布点。
(二)空间布局。
综合考虑我省经济区位分布、城镇空间发展布局和区域共同发展要求,以及京津机场对我省民航市场形成南北分割等因素,立足于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航空运输服务覆盖范围,将全省机场空间划分为冀中南、冀东、冀北三个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