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重大关键及成套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涉海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选定重大关键及成套装备等为突破口,以研发制造领域为主,兼顾生产服务领域,不断推进研发制造与生产服务融合发展,大力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制造业规模化整体实力,引领全市制造业发展。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超过15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
3.生物产业。
建设集研发、试验、制造、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集群化现代生物产业体系,重点建设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服务业、生物制造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六大类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一批具有较大市场份额的高附加值产品、一批具有较强孵化能力的专业孵化器,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建立完整的生物产业技术支撑平台与产业配套体系,实现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组织结构更趋完善、空间布局显著优化四大目标,建成浙江省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和产业化重要基地,华东乃至全国一流、面向国际的生物产业基地。
4.节能环保。
积极开展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利用;环保领域重点发展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设备、环保材料等;节能领域重点发展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等,并大力发展新光源产业;同时,积极发展节能服务和环保技术服务。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销售销售产值达到1400亿元。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产业组织体系和行业服务体系,形成具备较强的国际及区域产业合作和竞争能力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打造杭州市节能环保产业的研发和生产示范性基地,为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提供稳固的产业基础。
5.新能源产业。
以非晶或微晶硅薄膜电池及组件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向配套材料、关键装备和中下游应用产品等方向延伸,完善从硅料、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到系统集成、电站工程总承包的完整产业链,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努力打造国家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积极推动传统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加快向新能源设备制造转型,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风力企业和研究中心,以风电成套机组设计和组装为核心,带动风电关键零部件发展,建设国内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加快实现新型电池规模化发展;积极开发核电装备、潮汐能设备、生物质能等领域。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发展具备相当规模,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000亿元。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产业技术支撑平台与产业配套体系,空间布局显著优化,初步建成国内有影响的新能源产业化基地。
6.新材料产业。
大力推广纳米技术应用,着力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光通信材料、纳米材料、新型纺织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重点产业。以骨干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创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推进产业化,努力建设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到2015年,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销售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培育和引进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塑造一批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优势产品,创建一批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重点技术创新中心,努力使杭州成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较强创新能力、较大产业优势的新材料技术中心与生产基地。
7.新能源汽车。
以市场急需的技术和产品为导向,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突破并掌握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稳步塑造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品牌。到201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销售产值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0%,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稳步上升,整车与关键零部件发展居国内前列,自主创新取得较大突破,支持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同时,积极发挥杭州海洋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推进陆海联动,加快海洋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涉海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水综合利用等。到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大江东海洋产业集聚区和涉海产业特色功能区建设初具规模,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8.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
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结构,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纺织丝绸重点发展替代进口面料、高档真丝绸、新一代化纤产品、名牌女装、服饰用品、产业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织品,努力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出口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优先发展乘用车,积极发展中高档大中型客车,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制造。轻工食品积极发展智能化、个性化和环保型的家居电器、厨卫电器、影音电器等家电新产品,发展方便食品、绿色食品、新型功能食品和海洋生物食品,发展包装工业推进亚包中心建设,发展高档纸板、工业技术配套用纸和特种纸,提升塑料、印刷、文体用品和工艺美术制品。精细化工重点发展有机硅、高等级子午线轮胎、高档染料、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培育信息化学品、生物化学品、工业表面活性剂、纳米新化工材料等高科技精细化工产品。建材重点发展环保、绿色、节能型建筑陶瓷、玻璃、钢结构、新型墙体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高档装饰材料。
(四)平台集聚工程。
以科技创新“十大平台”为主战场,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对全市乃至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1.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着力加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以及国家通信产业园、国家软件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园区的“二次创业”。打造物联网产业核心区,包括物联网产业园和物联网孵化园,成为全市培育物联网创新型企业的重要产业基地和孵化载体;打造中国互联网经济示范区,成为集互联网企业总部、IT产业、电子金融、商务办公、商业服务、会议会展、SOHO、居住等主要功能为一体的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互联网经济示范区;打造白马湖国家级文化创意生态城,成为集研发孵化中心、会议展览中心、商务服务中心、动漫博物馆等为一体的动漫广场综合体;打造华数数字产业基地建设,引进和孵化一批数字电视产业链企业,成为国家级数字电视产业研发和制造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