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杭州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为契机,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重点,以文化创新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重点突破、自主创新、产业转型、平台集聚、金字招牌、品质教育、创新人才、改革创新等八大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跃升,努力建设创新体系全、创新机制活、创新环境优、创新绩效好、辐射范围广、引领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优先。立足杭州产业优势,突破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开放创新。坚持面向国际、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全球创新合作与竞争,集聚国际国内两大创新资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坚持价值提升。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增值为导向,推进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建设,鼓励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标准制定,着力提升产业增值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促进技术和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增强产业国际竞争能力。
坚持空间拓展。从拓展多维发展空间着眼,坚持现实和虚拟相结合,以创新土地资源利用方式释放土地空间,以协调区域创新功能开拓合作空间,以开发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虚拟空间,以融合催生新生业态创造产业空间,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空间承载能力。
坚持协调推进。从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局出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创新、重点突破,统筹协调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推进科技创新与推进城市创新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创新理念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实现科学技术、产业发展、社会文化、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在某些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使杭州成为创新体系全、创新机制活、创新环境优、创新绩效好、辐射范围广、引领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市。
创新投入增长。全社会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企业技术开发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5%左右。
创新要素集聚。吸引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形成城市创新集群效应。到2015年,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达到40家,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数超过500家,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数超过300家。
创新能力增强。市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科学素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创新人才总量进一步提高,人才结构优化,特别是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明显增长。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2000人,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超过30万人,每万人高校在校生数达到600人左右。
创新绩效突出。创新成果产出丰硕,创新研发活动活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步。到201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达35%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20%左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4%左右,每百万人口年度专利授权数量达到4000件以上。
创新环境优化。经济社会环境、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显著提高,创新成果在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领域广泛应用,支撑创新的人才体系、融资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到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102500元,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350万。
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城市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拥有一批国际化创新型领军人才,聚集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创新企业,建成国际级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
三、主要任务
杭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重点,以文化创新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
(一)科技创新。
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以提升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为抓手,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重点,不断完善创新链条,使杭州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实力保持领先、走在前列。
强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意识,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发挥民营企业引领创新能力,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大企业为主导的合理梯队化结构,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科技资源,进一步推进杭州与大院名校的战略合作,继续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充分发挥杭州经济实力雄厚、人居环境优良、创新氛围良好的优势,进一步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来杭州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深化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科研机构,鼓励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兴办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