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启动实施“十二五”农作物及畜禽水产育种攻关。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把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着力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安全的突破性优良品种。鼓励和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育种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加大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的扶持。加强种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三个转变”:由注重品种数量向着力培育突破性新品种转变;由单一品种选育向实现良种良法配套转变;由以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为主体向产学研联合推进良种产业化转变。启动试行农作物及畜禽水产良种转化推广奖励,拟开展3-4个品种试点,加快突破性品种推广应用。筹备召开全省农作物及畜禽水产育种攻关“十一五”总结表彰暨“十二五”启动大会。(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省畜牧食品局、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省畜科院等单位负责)
(四)狠抓现代农业基础性公益性关键技术创新研究。重点开展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及油菜、水果、蔬菜、林竹等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水稻镉超标的主要成因及防治措施、轻简高效栽培、持续丰产、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新型兽药及疫病防控、生物饲料、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秸秆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中低产田快速改良及农田保护性耕作,林业生态修复、防沙治沙,农机装备,新型肥料、生物农药等农用物资,水文监测与预报、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水利信息化、水利现代化建设与管理、饮用水安全、水产养殖与水质保护、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病险水库加固除险、防汛抗旱减灾、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与集成示范。(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厅、省畜牧食品局、省粮食局等单位负责)
(五)启动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 “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建设1000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每亩实现农业收入1万元,每个示范区实现农业收入1亿元,带动1000万农民增收。一是抓好50个园艺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着力建设一批园艺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我省“十一五”育成的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保障优质、高产种苗供应,力争5年内产业基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二是抓好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按照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五化”要求,在每个示范工程实施县建设1-2个千亩标准园,努力促进产业基地单产、质量、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三是抓好万亩示范区建设。每个示范工程实施县每年新建和改造提升2-3个万亩示范区,辐射带动3-5万亩生产基地建设。四是抓好农产品及产地镉污染综合治理科技示范。在成都、德阳、泸州和凉山4个市(州)的12个县建设36个示范区,每个示范区100亩,探索解决农产品及产地镉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五是抓好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综合示范区建设。每个示范工程实施县新建15-2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区。六是抓好牧区节水灌溉示范县建设。每个示范工程实施县新建1000亩节水灌溉示范区。(农业厅、水利厅、财政厅、科技厅、省委农工委等单位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