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围绕省级煤机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推进煤机装备制造成套化、品牌化,形成煤机装备、印刷装备、石化装备为主体的商标品牌群体,支持凯盛重工、润成科技、蓝翔重工、长壁煤机等企业注册商标,培育和打造自主品牌。
生物医药产业。以安徽淮南生物医药工业园为依托,以药品、药用辅料及生物制品生产为重点,支持国瑞药业、山河药辅、绿十字等企业注册使用主商标和副商标,在系列产品上注册系列商标。
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增长潜力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支持万泰电子、光华光神、日芯光伏等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注册和使用创新品牌;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转化,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旅游文化产业。依托现有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品牌效应,以山水风光游、自然生态游、历史文化游、现代娱乐游为重点,扶持八公山风景区、焦岗湖风景区、上窑风景区、茅仙洞风景区等旅游景区和志高动漫园建设发展,进一步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建设,帮助相关景区和企业注册商标,培育品牌,打造淮南旅游品牌群体。
纺织服装产业。进一步挖掘我市传统纺织服装行业的优势和潜力,以针织地毯、服装面料、出口服装为重点,帮助南澳地毯、振淮蓬帆、汇通纺织等企业使用自主品牌。
豆制品加工业。充分利用豆腐发源地和中国豆腐文化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豆制品加工为重点,扶持八公山豆制品厂、碗碗香豆业、平牧公司、祁老大公司等我市豆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制定商标战略,争创安徽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规划建设好淮南豆腐文化产业园。
现代农业。深入开展“商标富农”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注册农副产品商标、农业服务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以粮食深加工、乳制品、食用菌、蔬菜、水产等为重点,扶持益益乳业、白蓝企业、宏宇集团、永胜面粉、中祝食用菌等企业和焦岗湖及施家湖水产、潘集酥瓜、曹庵草莓、淮南乌白菜、石头埠萝卜等特色农产品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中的作用。
(二)大力建设专业商标品牌基地
大力推进区域性品牌建设,以产业特色明显、集中程度较高的县区、乡(镇)为主体,以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培育和建设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帮助凤台粮食深加工基地和安徽淮南生物医药工业园申报认定安徽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积极培育和建设全省防爆电器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淮南豆腐文化产业园、开发区服装工业园、夏集大米加工产业园等品牌聚集区,发展壮大商标品牌基地群体。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