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善产业零部件配套体系
一是抓好主导产业零部件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关键零部件制造资源的引进,提升中高端液压元器件、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电力牵引轨道装备控制系统、牵引变流系统、风电轴承、混合动力系统总成、汽车自动变速器等关键部件技术层次和配套水平,依托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设备、风力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汽车整车等产业价值链,提高本省优势产业地方配套能力,形成以主导产品为核心,产业零部件配套为纽带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体系。
二是通过规划引导和产业布局调整,围绕主导产业新建一批精密铸造、表面处理、零部件热处理、精密机械加工和设备再制造等配套协作服务中心、零部件外协加工中心,提高产业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三是建设机械、冶金、化工、重大工程等以上下游产业价值链为纽带、互为市场、互为客户、供需双方紧密合作的产业合作战略联盟,快速提升本省配套率和配套水平。
(三)发展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机械行业“十二五”产业发展转型期的新任务,是进一步提升机械产品的附加值和全行业的营利水平重要举措。
一是要积极引导机械制造核心企业从单台产品供应商的传统经营模式向集成系统和成套设备服务供应商新型经营模式转型。鼓励有条件的机械企业,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生产性服务在设备供应中的增加值率,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品高端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二是要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扶持面向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品牌运作、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管理咨询、信息化服务、教育培训等多种生产性中介服务业。新建一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包括开放式创新的新型科研机构、市场营销服务中心、海外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产品品牌设计和营运中心、企业发展和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先进装备国际交流博览和展示中心、现代物流仓储和服务中心、完善已建的工业设计中心,为中小机械企业提供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优良生态环境。
(四)建设产业人才培育体系
机械行业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制约瓶颈,为了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十二五”必须加快建设机械产业人才培育体系。
一是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大专院校整合教育资源,改革教学计划和培养内容,建设机械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熟悉产业发展规律的高技术人才,包括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为机械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