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进一步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政府与林业部门“双线”责任制,全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6.5‰以内。严格松材线虫病防治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控与治理,加强监测与检疫力度,加快实施黄山松材线虫病防治“三道防线”工程,松材线虫病发病面积稳中有降。积极主动防御美国白蛾的入侵。(10分)
七、认真完成省妇儿工委“两纲”任务。面向基层林农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林业增效和林农增收。全年计划培训农村妇女3万人次。以纪念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周年为契机,在中小学学校中广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植绿护绿意识,共同美化地球家园。(3分)
省商务厅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15分)
二、进出口总额增长15%。(15分)
三、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以上。(15分)
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突破25亿美元,增长20%以上。(15分)
五、办好皖台经贸文化交流活动等重大展会活动。(10分)
省文化厅
一、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利用中央补助资金和省、市、县配套资金,完成58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列入省政府民生工程的12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建成、全部达标。结合年度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统筹推进583个文化共享工程乡镇服务点建设。启动省美术馆等省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15分)
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争取有1个示范区、1个示范项目申报成功。全面推开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15分)
三、繁荣艺术创作生产。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打磨展演5部左右弘扬民族文化、具有安徽气派的优秀剧节目。推进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围绕确定的52个题材,抓好80幅作品小稿创作。重点创作1-2部特色鲜明、面向市场、定点演出的文旅演艺产品。以“重温光辉历程、坚定红色信念、凝聚崛起力量、实现兴皖富民”为主题,举办“红色历程、崛起江淮--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展览展示、赞颂讲读3大类文化活动。(15分)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文物保护维修,完成15处国家和省级文物维修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大文物险情排除率达100%。做好省博物馆新馆开放工作,推出有特色、高水平的1个基本陈列和4个专题陈列。加快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级项目名录体系,出版资料汇编1册(套)。命名第一批省级非遗传习基地20个,公布第4批省级非遗传习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分)
五、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合肥、芜湖、马鞍山、淮南动漫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入驻企业20家以上。加强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动态管理。办好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10分)
省卫生厅
一、巩固扩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15分)
二、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15分)
三、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每个建制乡镇均有1所政府办的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3-10万人口或每个街道办事处设置1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分)
四、完成年度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完成2930名艾滋病人、7500名结核病人和5545名晚期血吸虫病人医疗救治任务。(10分)
五、完成省妇儿工委实施“两纲”工作任务。婚前健康检查率达7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6/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4‰以内。(10分)
六、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组织协调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及时有效组织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5分)
省人口计生委
一、坚持“主攻皖北、提升江南、带动江淮”,在农村深化“村为主”推进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在城市深化示范创建活动。巩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全省“一盘棋”工作机制。加强人口计生统计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开展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生殖健康系列服务,认真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全省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控制在90%左右。(35分)
二、推进“关爱女孩行动”,加强“宣传教育、政策导向、孕情监测、查处两非、实名登记、区域协作”等各项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格局。(20分)
三、抓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和皖北及沿淮部分市县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试点工作。依法兑现法定奖励优惠政策,推进“生育关怀·幸福计划”,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10分)
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做好新修订的《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宣传工作,深化人口计生便民维权活动。(5分)。
省审计厅
一、财政财务审计(20分)
(一)省级预算执行审计。以促进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财政管理、完善预算制度、规范资金分配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对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组织省级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省农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民政厅、省文化厅、省检察院、省高院、省体育局、省安全监管局、省物价局、省供销社等10个单位2010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进行审计。同时,在审计中积极配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建设厅、省教育厅等有关重点工作牵头部门,促进完成省政府提出的2011年有关继续强化金融支撑、推进皖北地区加快发展、强力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进一步巩固民生工程建设成果、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等目标任务。
(二)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分配2010年度政府投资情况审计。以促进部门提高依法理财能力、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动部门预决算公开透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实施2010年组织分配政府投资情况审计。
(三)2010年省级社会保障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规范省级社保基金运营,促进基金投资安全、保值增值,提升基金管理水平为目标,实施2010年社会保障基金预算收支情况、基金运营情况审计。
(四)2009-2010年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加强和规范省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完善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促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实施2009-2010年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五)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按照审计署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对全省债务发生的起始年、1997年、1998年、2002年以及2007-2010年省、市、县三级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审计。
(六)国外贷援款项目公证审计。以满足国外贷援款项目协议的要求,真实完整反映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为目标,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对正在执行的16个国外贷援款项目进行公证审计。
二、专项审计(调查)及民生工程审计(15分)
(一)以强化省政府直接调度的“861”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加强政府性投资效益审计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跟踪审计工作,重点开展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六安-武汉高速公路、六安-潜山高速公路、省博物馆新馆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和投资绩效审计。同时,积极加强与有关牵头单位的联系,密切关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为以后开展审计监督奠定基础。
(二)以促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对各级财政、教育部门管理的城乡义务教育费用保障机制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进行审计调查。
(三)以推动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完善财政扶贫政策和资金管理体制、机制、制度为目标,对全省11个市2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和10个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区)2008-2010年扶贫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和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调查。
(四)以促进落实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完善防治政策和管理措施,提高环境治理成效为目标,实施巢湖水污染防治效益专项审计调查。
(五)以扎实推进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搬迁失地农民利益为目标,实施我省部分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绩效审计调查。
同时,根据审计署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全省养老保险基金审计调查、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情况审计调查、对口支援四川松潘县恢复重建项目跟踪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舟曲救灾资金物资跟踪审计、对口支援新疆皮山县建设情况跟踪审计。
三、经济责任审计(15分)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继续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经济责任审计方针,继续探索任前经济责任审计,积极试行经济责任交接制度,着力加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不断完善县(市、区)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全面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省本级组织亳州市政府、马鞍山市政府、淮北市政府、蚌埠市政府、省民政厅等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实施省贸易促进会原负责同志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实施省信访局、省民委(宗教局)、省档案局、省统计局、省广电局、省行政学院6个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
四、依法行政工作(10分)
在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提高依法审计水平,切实做到职权法定、程序合法、行为规范、权责统一,把依法行政、依法审计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进一步推进审计政务公开,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同时,通过开展审计工作,进一步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五、省委、省政府交办任务和年度追加事项(10分)
认真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重要督办事项和审计任务,及时办理省政府交办的省人大代表建议和省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加强政风效能建设,强化机关事务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省外办
一、围绕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做好重要外宾、华人华侨和港澳人士的邀请来访和接待工作。深入开展“外事侨务为安徽崛起服务年”活动,提升外事侨务工作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10分)
二、针对中东局势动荡和日本地震灾害等局势,加强对国际形势和国别政策的分析研究,举办形势教育和政策宣讲等活动,为我省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协助我省企业开拓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5分)
三、精心组织“海外侨商皖北行”等专项招商推介活动,大力推动皖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5分)
四、深化与港澳地区的联络交流,举办“港澳媒体安徽行”活动,扩大我省在港澳的影响。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外事、侨务、港澳部门的合作交流,建立长三角地区外事侨务港澳合作工作长效机制。(5分)
五、加大“走出去”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意大利安徽周活动平台,扩大对意大利乃至欧盟地区的经贸旅游文化交流,争取签署10个以上合作项目。(12分)
六、全年争取促成12个利用外资和外国无偿援助、海外捐赠项目。(10分)
七、积极开辟对外交往渠道,发展1-2对友好交往关系。(5分)
八、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办好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交易会等重大节庆活动,推动文化产业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合作。(3分)
九、利用高层交往、国际友城等渠道,积极拓展教育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协助省属高校在海外合作设立1-2所孔子学院。(5分)
十、精心筹备“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士皖江行活动”,邀请100名左右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皖开展考察交流活动。(10分)
省国资委
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30分)
(一)年度目标:积极推进省属企业整体改制上市,加快省属企业主业整合和重组步伐,逐步完善省属企业规范的董事会建设。
(二)主要工作。
1.积极推进省属企业整体改制上市。适时启动马钢集团公司整体改制实施工作,开展安徽叉车集团、皖维集团公司2户企业整体改制调研和方案制定工作。加快淮北矿业集团、中煤矿建等2户企业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步伐。
2.加快省属企业主业整合和重组步伐。基本完成省旅游集团公司与省粮食集团公司、省投资集团与上海裕安公司等2对企业重组工作,研究谋划若干省属企业重组工作。
3.积极推进省属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工作。研究制定省属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省属企业外部董事管理暂行办法,力争年内启动首批省属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工作。
4.加快省属重点外贸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省轻工进出口公司、省技术进出口公司2户企业改制工作。
5.加强省级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建设。研究提出加强省级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建设方案,力争年内启动实施。
二、提升我省与中央企业合作水平(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