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川府发[2011]23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我省是育种大省、制种大省和供种大省,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对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全面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对加快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精神,
加快推进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一)我省农作物种业发展基础较好。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水平尤其是三系杂交水稻和杂交小麦、杂交玉米的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一大批农作物新品种被认定为国家级良种在全国推广。种子生产及供种能力列全国前列,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与利用优势尤为突出,被国家确定为杂交水稻种子主要繁育基地,制种面积占全国的25-30%,省际间调剂量占全国的30%,外贸出口占全国的51%,均居全国首位;杂交油菜制种面积占全国的20%,居全国第二位;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呈快速增长势头,攀西安宁河流域玉米制种基地被国家确定为重点繁育基地。全省种子企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和具有进出口资质的种业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我省种子产供保障能力稳定提升,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种子管理和质量检测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得到加强,为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省农作物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目前,种子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外大型种业集团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较强的创新能力、灵活的营销模式,相对我省种子企业而言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保障我省粮食自求平衡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对我省农作物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我省农作物种业支撑条件仍较薄弱,新品种研发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发展需要,创新转化、应用推广不够,制种基地建设机制尚未形成,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救灾备荒种子贮备制度不完善,市场监管能力亟待加强。这些问题影响了我省种业加快发展,必须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