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完善的垃圾收集运输体系
1.加快建立镇级专业环卫管理队伍。要以镇为单位组织专业环卫队伍,负责镇域的垃圾收集运输管理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成立市级环卫公司,实现市域范围的垃圾统一收集清运。
2.加快垃圾运输车辆的配置。各镇要按照行政村基本覆盖的要求配置垃圾运输车辆,要优先选用压缩车,方便桶车对接,压缩式运输车原则上按10-15个村一台配置。同时各镇要充分挖掘已有摆臂式垃圾运输车辆的潜力,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减少运输成本。
(四)建立健全村级保洁机制
建立村级保洁队伍和运行管理机制。村庄原则上按照每100户1人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和必要的工具。要建立农村保洁经费来源的渠道,确保村庄保洁人员工资的落实。要进一步加快村庄保洁制度建设,要把专业保洁和“户前三包”(包清扫、包分类、包送到垃圾收集点)相结合,把突出整治和日常保洁相结合,通过宣传引导、村规民约、检查督导,建立农村地区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五)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
五市要按照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研究探索垃圾分类处理的有效途径。从垃圾产生的源头抓起,以农户为责任主体,按照垃圾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对易降解的有机垃圾,村庄可建沤肥池或进沼气池处理后返田;有价值的回收物由保洁员进行统一回收;建筑垃圾铺路填坑;其它垃圾进入垃圾处理系统。今年各市要选择1-2个镇开展垃圾进行分类试点工作,成熟后全面推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青岛市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分管领导任召集人,市城乡建设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市政公用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规划局为成员单位,定期研究相关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城乡建设委,负责日常工作。五市政府作为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落实措施,确保全市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五市要在2011年7月底前,制定农村垃圾处理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报市城乡建设委。
(二)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要按照“各级财政补一点、镇办村居筹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资金对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市财政从2011年起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村垃圾处理进行补助(补助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城乡建设委另行制定)。同时,五市也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镇级垃圾运输车的运营和村庄保洁人员的工资补助。要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按照“谁投入、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民在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鼓励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参与村庄环卫设施建设,提高美化家园的自觉性和主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