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处 | 公共安全监测检测防范技术研究与应用 | 食品中致癌物的检测技术研究与仪器研制 | 开展食品中系列苯胺色素、丙烯酰胺、溴酸盐及黄曲霉毒素等主要致癌物的生物毒性评价技术、特征识别技术、检测仪器 、技术标准的研究:
1、研究单一/复合污染致癌毒性快速筛查与评价技术,实现评价标准化。
2、研发苯胺合成色素的快速检测技术及现场分析仪器。
3、研发溴酸盐快速检测技术及现场分析仪器。
4、研制丙烯酰胺的快速检测仪器和半定量直读装置。
5、研发黄曲霉毒素核酸适体荧光测定技术及现场分析仪器。 | 所有研发的仪器必须获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
1、开发出致癌毒性快速筛查新技术1-2项,建立遗传毒性数据30-50组;检测阈值小于µg/L 级;申报地方标准2-3项。
2、研制出功能材料3-5项和苯胺色素多组分速测仪1-2项,测定时间<20 min/样;申报地方标准1项、国家发明专利3-5项。
3、研制出溴酸盐速测仪1-2项;申报地方标准1-2项、国家标准物质1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
4、研制固相微萃取检测装置1项和丙烯酰胺速测仪器1项,检出限小于0.2μg/g,时间小于1小时;申报国家或地方标准1-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
5、筛选出黄曲霉毒素的核酸适体1项;研制出黄曲霉毒素速测试剂盒和速测仪各1项,检出限≤0.3 μg/kg,测定时间20分钟/样;申请国外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
申请单位可选择以上一项或多项指标申报。 | 牵头申请单位应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专职的研发团队、固定的场所、必需的仪器设备等研发条件和规范的财务管理,有能力提供项目研究开发所需资金;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密切产学研合作,共同申报,同等条件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优先。 | 2011YZ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