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优化模式指标
6、城六区每区至少与2至3个本地和外埠蔬菜生产地区建立蔬菜直供战略合作关系,在三年内发展本地和外埠蔬菜直营菜市场和直营菜店30家以上。2011底前,每区发展“五统一”直营菜市场和直营菜店10家以上。
(三)连锁化发展指标
通过三年的引导和扶持,城六区连锁化菜市场、菜店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数量上达到:
7、城六区每区发展公司化经营菜市场10家以上。
8、城六区每区发展连锁化经营社区菜市场10家以上,连锁化社区便民菜店50个以上。
9、城六区每区至少引进或发展社区菜市场和社区菜店品牌各1个。
(四)产权制度改革指标
10、城六区三年内每区至少收购新建社区菜市场配套设施5家,回购菜市场产权5家,回租菜市场5家,投资入股菜市场10家。
(五)业态提升指标
11、全市“农超对接”超市店铺果蔬营业面积增加15%以上。
12、全市新增生鲜超市店铺200个,总数达到1000个以上。
新城和郊区县除参照城六区量化要求做好本区县城市地区蔬菜零售网点建设以外,还应做好乡镇乡村地区蔬菜供应工作,结合“万村千乡工程”,整合资源,千人以上大村连锁超市、便利店力争全部搭载蔬菜零售功能。
以上指标将根据相关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调整和变化,适时进行调整更新。
五、保障措施
各区县政府都要制定落实“菜篮子”工程建设责任制,加强蔬菜零售网络建设的工作意见。强化蔬菜零售网络建设工作保障机制,建立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做到“七个明确”,即政策明确,牵头部门明确,工作分工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进度明确,工作措施明确,考核办法明确;确保“三个到位”,即组织保障到位、政策保障到位和资金保障到位,保障蔬菜零售网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建立由区县政府主管领导负责,商务、发改、财政、规划、住建、国土、农委、工商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菜篮子”建设部门联动机制。
(二)加大财政投入。将蔬菜零售网络建设资金列入区县重点工作预算,统筹本区财力,通过银行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用于规范建设蔬菜零售终端、发展产销直供新模式、强化政府对蔬菜零售终端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