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基地规模工程
1.建设高标准、生态型蔬菜基地。按照巩固提升老基地、拓展建设新基地的思路,在城郊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化、集约化的高标准、生态型“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落实菜田最低保有量制度,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以上,到2015年市郊叶菜生产基地新增2000亩,市区常年菜田达到3.5万亩。按照“市郊为主、四县为辅、择优动态调整、品种结构合理,优先供应城区”的原则,大力扶持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和示范园,即:蔬菜种植规模连片面积100亩以上且总种植面积500亩以上,或者现有一定规模且拟新建、扩建大棚面积不小于50亩,种植品种以大白菜、青菜、黄瓜、西红柿、青椒、土豆、四季豆、茄子等常规品种为主。
2. 稳定发展畜禽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及环境保护要求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力发展农牧结合规模化养殖模式,建立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基地。进一步改善生猪饲养管理水平,强化生猪生产的科技含量,确保猪肉自给率100%。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重点扶持年出栏商品猪在1万头以上、纳入市级年度计划并与市肉品销售企业签定合同的生猪基地,以及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的蛋禽基地。
3.积极发展高效生态渔业基地。加快对现有老化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步伐,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积极推广赣榆县海州湾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管理模式,积极开展高效设施渔业示范园创建,加快发展连片高效渔业养殖区。
4.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动蔬菜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提供科技培训、信息咨询、技术指导服务。加快发展“菜篮子”经纪人制度,推动农户统一销售产品,创立“菜篮子”质量安全品牌。
(二)绿色畅通工程
1. 农超对接。鼓励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超对接”,促进全市“菜篮子”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与市区大中型连锁企业建立经常性供销关系。推广多种形式的“农超”对接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市相关部门制定考核激励办法,每年底考核平价专区运转情况。
2. 农贸对接。鼓励农贸市场与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和生产基地实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引导农贸市场设立地产蔬菜直销专区,支持本市菜农进场销售自产菜。创建农产品配送中心,鼓励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成立“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或品牌农产品直销中心。支持在重点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地建设中继性冷藏物流中心,与城区冷藏配送中心形成对接。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