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目标
2012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5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区域内高水平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年度目标
1.2011年,实现全市免费义务教育,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2.2012年,全市六个区通过福建省县(区)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评估认定,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3.2013年,全市六个区通过区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并实现思明区和湖里区、集美区和海沧区、同安区和翔安区区域间均衡发展。
4.2014年,实现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区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5.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教学质量基本均衡,实现全市区域内高水平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重点任务
(一)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1.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于2011年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同安区、翔安区于2012年底前完成,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全部按照城市学校标准配备。
2.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根据《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2010〕28号)和《厦门市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统筹考虑城镇化发展、未来人口变动趋势、城乡布局结构调整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适当归并服务半径在4公里以内、在校生规模300人以下的学校,并新建、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按规划配套建设中小学,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到2013年,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的合理布局调整。
3.加快实施校舍安全加固改造工程。认真落实《厦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方针制定加固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到2012年,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任务,提高中小学校舍抗震及综合防灾能力。
4.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到2012年,基本实现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城域网接入。推进全市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室班班多媒体化,实现农村教师人手一机,生机比达到6:1,每个完全小学至少有一个计算机教室。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于2013年,同安区、翔安区于2015年建成网上教研系统、网上教师培训系统和教育资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