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要在“十二五”发展期间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实现教育人才队伍结构调整和优化,针对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师资队伍超稳态、内循环、封闭式运行方式,争取实现教师和学校管理、服务队伍来源结构从学校到学校的单一来源为主向学校和社会多种来源结构转变,在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理念指导下,以完善教师和学校管理、服务队伍学缘结构、社会来源结构、国际化结构为重点,率先形成教师和学校管理、服务队伍多元来源、开放流动的综合优势。
5.实施参与国际竞争战略
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要率先探索合作竞争对象由国内转向国际的转变。瞄准国际学术发展前沿和制高点,由引进、追赶为主方式向走出去、超越型方式转变。上海教育人才队伍“十二五”期间参与国际竞争的重点是:主动承担国际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项目,主动承担国际专业、行业组织和学术组织领导人职务,主动布局全球范围自主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主动在国家、地方发展战略的主要领域、支柱领域和前沿领域组团派出进修、学习团队。
二、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提升教育人才创造、创新能力
围绕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以提高教育人才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优化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和选拔任用等环境。
优化人才培养开发环境。重视和强调主要通过实践,特别是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和培养人才。主要是加大青年优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委以重任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完善在职人员国(境)内外进修、培训和交流制度,完善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网络培训。构建稳定、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和用人环境,使教育人才集中精力投入工作业务、实现专业发展。
优化人才评价和发现环境。建立各类教育人才能力素质标准,建立以岗位为基础的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制度,完善分类管理的人才评价标准。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将评价个体和评价团体结合起来,将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将评价人才和发现人才结合起来。坚持从实践中发现人才的原则,从重大科研项目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建立人才自荐、群众推荐、专家举荐和伯乐引荐多种渠道相结合发现人才的制度。
优化人才选拔任用环境。转变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实现各种资源要素向任务集中为各种资源要素向优秀人才集中的转型。探索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完善学校管理人才任期制和问责制。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反对“唯学历论”和“完人论”等现象。
(二)提升教育人才师德修养与垂范能力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教育系统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围绕育人为本的理念,以强化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激励和监督机制、提高社会地位为重点,构建一支使命高远、品行高尚、能力卓越、结构优化的教育人才队伍。
强化教育人才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美德,弘扬教育服务社会、改造社会、引领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倡导教育人才主动、自觉地学习、践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文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激发教师的职业理想、自觉执行、遵守行业职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