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施标准引领战略。加快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突出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业、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十大重点扶持产业,加快技术标准的研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争取标准“话语权”,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产业”同步发展机制;在现代农业、服务业和社会公共事业、重大工程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加快标准化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服务平台,整合标准信息资源,为技术创新、标准研制提供保障;积极开展地方服务标准规范制订和修订工作,促进服务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到2015年,有5家企业获市长特别贡献奖,50家企业获标准创新贡献奖。
(五)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围绕十大重点扶持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工程领域制定品牌培育规划和品牌政策,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知名品牌。通过龙头带动和政策引领,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到2015年,培育浙江名牌企业450个以上,全市商标注册总数达到10万件以上,其中服务商标达到2万件,农产品商标达到2.5万件,商标国际注册达到0.8万件,行政认定驰名商标突破55件,浙江省著名商标达到500件。
三、构建四大工程,提升生活品质和发展水平
(六)实施产品质量提升工程。重点解决食品、农产品及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切实落实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产品分类监督抽查制度,对涉及健康、安全、生产许可、强制性认证以及国计民生、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产品加大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食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机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可控性和主动性;关注和提升块状产业质量,在年销售产值5亿元以上的块状产业中基本建立联盟标准,联盟标准推广实施率达到30%以上,以提升区域品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农业标准推广实施率达到60%以上。巩固深化“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活动,加强生猪屠宰管理,强化对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质量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劣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