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析培训需求,科学制定方案
年初,根据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扶贫开发实际,重点围绕我市农业七大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培训计划,并在全市的农业科教工作会议上作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各区(市)县结合当地的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每一期培训班都根据当地的需要或企业、经济组织的产业特点和实际技术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做到学以致用,因需施教,确保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有序开展。如温江区农业局针对从紫坪埔水利工程搬迁来的移民群众不懂水稻栽培技术,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印制了通俗易懂的《水稻生产栽培技术规程》、《温江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照片技术规程》、《温江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资料》《花卉苗木病虫害防治》等资料3000余份,组建了一支由农技人员为主的30人科技服务队,分别到全区各个移民点,对移民群众进行水稻栽培、蔬菜栽培技术、花卉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无公害农作物基础知识培训,深受群众好评。
(三)注重实用实效,精心组织实施
1、强调实用技能,提高应用效益。今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基本要求就是使受训农民基本掌握所从事产业的1-2项生产技能。大邑县农业局根据食用菌等产业发展的需要,聘请了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县食用菌协会种植能手、涪陵地区榨菜生产的专家担任特约授课教师,在各乡镇根据不同的产业特点巡回开展培训工作。双流县畜牧局紧紧围绕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以优质肉猪、小家禽、成都麻羊、优质蜂产品、优质肉兔、优质肉牛的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加强对无公害(绿色)畜产品生产技术及操作规程科技培训,共培训养殖户2.9万余人次,为双流县龙头企业继续争取无公害畜产品基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有针对性地抓好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精心组织好每一项实用技术的培训,各级农业部门突出重点,结合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开展了定期培训、分期培训、集中培训、分点培训、企业培训、园区示范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新津县普兴镇天鹅村1组钟桂琼在目睹了当地示范户的养殖成效后,参加了无公害肉兔的养殖技术的培训,并自发购买种兔100只,2005年1-9月,出栏商品肉兔3800只,实现销售收入9.56万元,获纯利润3.4万元,人均纯收入8550元。针对个别特别贫困的农户,新津县农村发展局还组织了1000多只优质种兔分别送到他们手中,使他们能够起步走到养殖的路上来。邛崃市夹关镇高秀红通过在花楸茶业有限公司的有机茶示范园区的现场培训“茶季修剪”技术后,用农药、化肥少了,成本降低了,每亩净收入达8000余元,其承包的20亩茶园一年净收入达16万元,其妻在学会技术后被花楸公司聘为技术员,年可收入1万元,另外夫妻二人还指导其相邻的茶园管理,获技术咨询费2万多元,全年统计高秀红家的年收入可达20万元。他感慨地说:“实用技术培训实在、实用、富民”。现在像钟桂琼、高秀红这样的通过培训提高生产技能,用科技手段致富的能人在全市还有许多。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