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频分多址(FDMA)调频数字对讲机(第1、2、3、4部分)的通知

  在避免风雨直接浸淋的情况下,可用任何运输工具运输。
  13.3贮存
  13.3.1 应在温度为-10℃~+40℃,相对湿度为45%~75%,且干燥通风的库房内储存。贮存场所不能有明显酸、碱、盐特性的气体或腐蚀性、爆炸性的气体,不应存在强烈机械振动和强磁场等。
  13.3.2 在库房内的放置位置应离开地面30cm,距墙40cm。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可扩展补充业务

  A.1 补充语音业务
  A.1.1 主叫识别(显示)
  主叫识别指在个呼、组呼、广播呼叫过程中,一种可自动将主叫号码显示在被叫用户显示屏上的业务。这样,用户可以预先知道主叫的呼叫号码。
  A.1.2 缩位拨号(寻址)
  缩位拨号指用户能够使用短号码或代码发起呼叫,即只需拨短号码或代码就能代替原来的多位用户号码,操作方便、简单。短号码可以是1~9之间的数字,一个短号码对应一个特定用户,由用户定义。
  A.1.3 呼叫限制
  呼叫限制是一个补充业务,限制一个用户发送给或接收来自某些用户的信息。限制可以由用户或者系统来控制。
  A.1.4 控制转移
  控制转移指组呼发起用户可以将组呼权交给其它组内成员。
  A.1.5 包容呼叫
  包容呼叫指两个用户正在通话时,允许第三方加入,且可组成会议呼叫。
  A.1.6 主叫号码识别限制
  主叫号码识别限制指当主叫用户选择主叫号码识别限制业务时,被叫用户的手机上将不会显示主叫号码。
  A.1.7 呼叫转移
  呼叫转移是指当用户不想接收某个呼叫时,可把呼叫转移到用户预先设定的其它号码(如留言信箱、秘书台、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等)上的业务。
  A.1.8 呼叫提醒
  呼叫提醒指用户发送呼叫提醒信令信号,通知被呼用户有呼叫提示信息,被呼用户收到提醒信令信号后,进入呼叫提醒状态,并伴随有持续的提示音和显示图标的提示。这种提示状态一直维持,直到接收方用户按任意键才退出呼叫提醒状态。呼叫提醒能够实现个呼或组呼。
  A.2 补充数据业务
  A.2.1 字符、文本、短消息业务
  字符、文本、短消息业务指提供用户点到点之间的字符、文本及短消息业务传递,此功能允许单个用户往调度台发送可编程信息。
  A.2.2 小区广播式短消息业务
  小区广播式短消息业务指可向指定区域的所有移动台周期性地广播数据信息。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允许在一定的区域内将短消息广播给所有的移动台,这些区域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小区。
  A.2.3 电路交换数据业务
  在此数据服务中,对讲机的作用就像调制解调器。可将数据终端设备外接于对讲机,通过TIA/EIA-602标准规定的AT指令集与对讲机进行通信。
  A.2.4 安全检测
  安全检测指调度人员向某一对讲机发出安全检测信令,接收方收到信号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下任意键以表示自己安全,否则对讲机会自动进入紧急报警模式,向调度中心发出紧急报警码。
  A.2.5 对讲机检查对讲机检查指调度人员在不干扰某一无线对讲设备用户的情况下检验该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或者是否处于覆盖范围以内。这是一种常规的预防性维护检查,当调度人员怀疑某一特定无线对讲设备是否可以呼通时,就可以使用该功能。
  A.2.6 紧急报警
  紧急报警指用户在紧急情况下按报警专用键,激活紧急报警功能,对讲机以最大声音发出报警声或发出本机号码给其他对讲机或控制中心,通知其他人自己处在危急情况之中。
  A.2.7 选择性对讲机遥晕/遥毙
  当对讲机被盗或丢失,为防止被他人偷听通话,避免可能导致的严重安全隐患,调度人员可发出遥晕信号,当丢失的对讲机收到发给自己号码的遥晕信号,该对讲机会立即发送确认消息,并进入遥晕状态,其表现为对讲机只能接收,不能发射。当找回被盗或丢失的对讲机后,被禁用的无线对讲设备可以通过接收对讲机激活码,重新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当对讲机被盗或丢失,为防止被他人偷听通话,避免可能导致的严重安全隐患,调度人员可发出遥毙信号,当丢失的对讲机收到自己号码的遥毙信号,该对讲机会立即发送确认消息,并进入遥毙状态,其表现为设备扬声器静音,禁止语音传输,禁止所有按键操作,处于此状态的对讲机只能接收激活信息,不能接收与发射其他任何信号。当找回被盗或丢失的对讲机后,被禁用的无线对讲机可以通过写频重新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通过这种方法调度人员可以暂时关闭系统内不合理或非法占用信道资源的用户。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呼叫流程图

  B.1 通信路径同步
  通信呼叫流程图参考图B.1所示,注意:
  1.通信路径的同步要根据发射方发出的同步信息,一旦同步,对讲机间通信则依据本流程图进行;
  2.通话结束方法:
  考虑到通话要求转换迅速、操作简便、统一等特点,采用PTT On即通话、以PTT Off即结束通话的通话结束方法。
  3.呼叫流程图使用记号说明:
  多个超帧连续发送。
  4.通信路径同步注意事项:
  (1)下面通信只表示正常顺序,不考虑其它如呼叫禁发等特别情况;
  (2)结束通话(PTT Off) 时超帧发送数目至少大于1,且未满超帧采用沉默数据填充。表示信号从通信源发出;
  图B.1 基本呼叫流程图(略)
  B.2 基本通信流程图
  图B.2 基本通信流程(略)
  B.3 发送处理流程
  图B.3 发射处理流程(略)
  B.4 接收处理流程
  图B.4 接收处理流程(略)

频分多址(FDMA)调频数字对讲机

第2部分 空中接口协议

前 言

  本文件是深圳市数字对讲机系列指导性技术文件之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郑元福、权进国、姜雄彪、林孝康、郁炳炎、王洪斌、陈邦列、
  张盛、尹瑞华、何映均、孙鹏飞、张岩、赵曦、张霖、陈晓桐。

  1 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FDMA调频数字对讲机物理层的基带信号处理参数、空中接口的协议架构。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供地面、内河或沿海作移动通信使用的、发射机射频输出功率不大于5W的FDMA调频数字对讲机。其他移动通信设备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ETSI TS 102 490(2007) 电磁兼容性与无线频谱事务(ERM);使用FDMA间隔信道为6.25kHz有效辐射功率达500mW的端对端数字个人移动无线电技术规格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3.1 空中接口 air interface空中接口是收发信机之间的无线接口。它是任何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接口之一,也是其“移动性”的集中体现。
  3.2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空中接口的第一层,处于最底层。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信息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3.3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存于空中接口的第二层。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为了弥补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对数据的检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3.4 呼叫控制层 call control layer专用于控制功能的协议栈部分,呼叫控制层主要负责呼叫的建立、维持和清除。
  3.5 端对端模式 peer-to-peer mode对讲机脱离网络控制的通信工作模式。该模式支持对讲机一对一或一对多通信,不需要经过附加设备(如基站)的协助。
  3.6 礼貌协议 polite protocol一个在发射前确保信道是空闲的信道访问协议。
  3.7 前缀 prefix用户手持设备地址中最重要的数字。
  3.8 通配符 wildcard在用户号码中可用通配符代表0至9的任一个数字。
  4 符号和缩略词
  4.1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2 B 在用户接口与空中接口之间拨号地址转换的运算规则dBm 相对1mW的绝对能量等级,用dB表达。
  4.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ACK 肯定应答
  NACK 否定应答
  OACSU 非占空呼叫建立
  CRC 循环冗余校验
  FEC 前向纠错
  RSSI 射频场强强度电平值
  5 FDMA调频数字对讲机综述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空中接口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以及标准的对讲机业务和应用,符合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不同生产厂商之间的对讲机设备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能实现兼容互通。
  如果生产厂商声明设备遵循标准用户接口协议,那么人机接口也应该遵循附录A 提到的相关要求。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对包括但不限于语音编码、安全、数据和其他用户接口的技术规格或实现细节不做规定。
  5.1 空中接口协议栈
  本节提供空中接口的协议栈模型,如图5.1所示。在该模型中协议栈分成三个协议层和二个协议平面。三个协议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呼叫控制层。二个协议平面分别为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本节以及其它相关章节中的所规定的协议栈内容将描述和说明空中接口的含义,但是本协议栈不暗示或限制任何实现的过程。本节规定的协议栈结构采用通用分层结构模型,符合通信结构分层的描述和规定。协议栈的各部分功能分述如下:物理层即空中接口第一层,是协议栈的最低层,负责比特流的发送和接收。它是二个平面信息传送的公共基础。数据链路层即空中接口第二层,主要处理多用户对传输媒介的共享。在数据链路层,用户平面主要处理没有寻址能力的用户业务信息(如话音和数据流);控制平面处理带有寻址能力的信令。
  呼叫控制层即空中接口第三层,位于控制平面,主要负责呼叫控制(如寻址等),为用户提供对讲机支持的服务。图5.1 空中接口协议栈(略)
  5.1.1 空中接口物理层空中接口第一层是指协议栈物理层。它主要负责处理由被接收和发送的比特流组成的物理传输。空中接口第一层包含以下功能:
  --调制与解调
  --发射机和接收机切换
  --射频发送与接收
  --比特和符号定义
  --频率和符号同步
  --传输序列的建立
  5.1.2 空中接口数据链路层空中接口第二层是数据链路层。它主要处理逻辑链接并且对上层隐藏物理层的属性。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信道编码(FEC,CRC)
  --交织、解交织以及比特排序
  --重发机制
  --信道访问控制和信道管理
  --帧、超帧建立与同步
  --传输序列和参数定义
  --链路寻址(目标与源)
  --语音应用(声码器数据)与物理层的接口
  --数据承载业务
  --与呼叫控制层的信令和数据交换
  5.1.3 空中接口呼叫控制层空中接口第三层是呼叫控制层,仅应用于控制平面。它能支持主机实现高于第二层的功能和业务。
  呼叫控制层提供以下功能:
  --呼叫的建立、维持、终止
  --个呼或组呼的发送和接收
  --目的寻址
  --补充业务支持(如延迟进入等)
  --数据呼叫控制
  5.2 FDMA结构
  5.2.1 传输综述
  以下说明是基于FDMA 结构的描述。所有的传输都是非同步的,对讲机可使用的物理资源是一个分配到的无线频道。一次传输发送一个传输序列。传输序列有5 种,分别为语音或数据序列、呼叫建立请求序列、确认序列、状态请求确认序列和断开连接序列。传输序列又由传输帧构成。传输帧有4 种,分别为头帧、有效载荷帧、超帧和尾帧。有效载荷帧专用于组织超帧,4 个有效载荷帧组成一个超帧。传输帧的编码在第6 章讲述。一个逻辑信道是定义在两个或多个实体之间的逻辑通信路径。逻辑信道表述了协议和对讲机子系统之间的接口。逻辑信道可以分为2类:--业务信道:承载语音和数据业务信息;--控制信道:承载信令。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