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10年上海体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三、以部署新周期备战为重点,夯实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基础
  根据竞技体育周期特点,着力做好调整年的各项工作,研究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巩固成果,深化改革,继续保持优势,全面提升上海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水平。
  (一)制定周期备战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总结评估,积极制定新周期备战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以“巩固既有优势、突出上海特色、全面提高水平”为目标,探索建立符合竞技体育规律的管理体系和职责清晰、奖惩严明、保障有力、运转有效的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运动项目布局和团队建设,加强优势项目,提高潜优势项目的实力。强化专业化管理模式,试行运动项目投入产出评估机制,推进各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做好备战伦敦奥运会谋略工作,落实第16届亚运会上海运动员参赛及保障工作,做好第7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组队工作。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做好运动员选调、引进、退役和交流工作。加大优秀运动员保障工作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有关运动员伤残补贴办法。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做好新一轮教练聘任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完善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采取多种手段提升教练员综合素质和执教水平。进一步完善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奖励办法。巩固发展20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相匹配的市级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强化一、二、三线的联动机制。推动本市办训学校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市级体校办训办学水平。评估社会办训效益,继续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两个联办”政策,扩大后备力量的选材面。加强与解放军及其他省市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交流,拓展人才培养渠道。
  (三)提升体教结合水平。发挥各级体教结合机构作用,重点抓好学校办二线运动队、市区(县)两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认真筹备并召开市体教结合专题工作会议。深化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工作改革,以体职院附中建设为抓手,理顺运动员基础教育阶段文化教学体系,提高运动员基础教育水平;结合新训练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体职院发展规划,加强院校化建设。完成布局200所传统学校和150个俱乐部,实现课余训练覆盖80%的学校。
  (四)努力办好市运会。利用竞赛杠杆,充分发挥市运会发现、选拔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改革完善以市运会为代表的青少年竞赛制度和办法,进一步加大市运会重点项目的设牌、设组等政策倾斜力度,引导项目布局调整,建立符合青少年成材规律的竞赛制度。严格做好市运会运动员参赛资格审查和反兴奋剂工作,坚决抓好赛风赛纪承诺书的兑现落实,维护市运会各项赛事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市运会顺利、圆满、和谐举行。
  四、以打造品牌赛事为抓手,促进体育产业迈上新台阶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