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支农资金的组织整合力度,继续发挥财政资金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服务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对经济薄弱乡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等“三个大幅度增加”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的资金向农业农村集聚,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要求,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扶持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组建担保公司,引导各类担保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发展形式多样的涉农担保业务,吸引各类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三农”领域。做好涉农规划与沿海规划的衔接,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协调,主动对接,加大对上争取和招商力度,努力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重大项目和发展资金落实。
(三)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着力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和贡献率。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科研投入和品种选育,努力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抗逆的品种,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农业品种,强化新品种推广与产业化开发,努力提高良种覆盖率,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先进技术推广。强化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推行以“包村联户”为主要特征的责任农技服务制度。多途径培育新型农民。以实施农村人才工程为契机,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农广校、农干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强农民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技能。
(四)完善土地流转合作机制。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大力发展合作型、服务型和土地租赁型规模经营。公共财政对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给予适当资金补助,促进土地流转,保证流出方农户利益。各地要逐步建立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把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结合起来,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返乡创业人员、基层干部、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组织。推动合作社纵向拓展和横向联合,组建合作联社,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积极探索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因地制宜发展劳务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对农户、土地和产业的覆盖面。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