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校要成立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园长)负总责、校医或保健教师为骨干、班主任为网点负责人,形成覆盖全校的“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防病工作网络。要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定期健康检查与体质调研制度、因病缺课缺勤登记制度、校医门诊日志制度、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学校健康教育制度。在疫情防控期间,要根据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预案要求加强监测、消毒、通风和清扫工作,形成有效管理机制,阻断传播途径,防止各类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要进一步落实师生健康体检制度,各学校要每年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建立健全师生健康档案。对体检中发现患有传染病和器质性疾病的师生,要及时做好转诊和治疗工作。
四、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学校健康教育氛围
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板报、专栏、校刊、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载体,并通过主题班会、队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强化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预防传染病和防范食物中毒的能力,增强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要把卫生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计划,保证师资、课时和质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健康教育课,小学和初中每学期要安排7课时,列入教学计划(每双周安排一节)及课表;高中阶段健康教育课在高中一年级安排18课时(健康教育课为必修课,上、下学期各安排9课时,并列入课表);高等院校、职业中专应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卫生防病知识教育。要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四勤”,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四不”,即不随地吐痰、不饮酒吸烟、不共用毛巾、不过度紧张和疲劳;“一报告”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五、落实“早发现”措施,对传染病疫情和食品卫生安全保持高度警觉
各学校要坚持晨检制度,晨检应在校医的统一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和发生疫情的学校,应增加午检,对疑似病例应由校医进一步检查、确认。要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负责对班级学生缺课情况进行每日统计,密切关注疑似病例,及时上报校医或保健教师,由校医或保健教师汇总后,及时上报当地疾控部门和教育部门。班主任对缺课一周以上的学生,要进行家访,了解学生长时间缺课的真实原因,及时报告校医,并按照有关规定层层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