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九休闲农庄、蒋巷村、莲花岛等特色乡村旅游点
(3)今后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开发重点:
--个性化的商务酒店、精品酒店以及高档时尚的餐饮和酒吧等
--商务会议产品
--国际著名品牌购物中心
--高水平文艺演出及夜间娱乐项目
--适合休闲的大型农庄式乡村旅游点
--虞山、尚湖等城郊休闲旅游区
(四)沿江旅游集聚区
1.范围:
张家港、太仓及常熟的北部沿江地区。
2.定位:苏州旅游产业新的增长轴线,以江海风情为背景的长三角地区的新兴旅游目的地。
3.项目和产品支撑
(1)传统旅游项目和产品:
--张家港双山岛高尔夫球场
--张家港香山风景区、凤凰山风景区和东渡苑景区
--太仓浏河天妃宫
(2)新开发的旅游项目和产品:
--暨阳湖和金仓湖新型城市休闲公园
--郑和主题公园
--现代农业圆、园花园等特色农业旅游项目
--温泉度假村
--苏通大桥旅游风光带
(3)今后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开发重点:
--依托长江和海洋的大型游船类旅游产品
--以鉴真大师和郑和为代表的文化探索旅游和文化体验旅游
--以江海河三鲜和优质农产品为基础的美食游
--以大农场为特色的乡村旅游
--双山岛的乡村休闲度假岛屿建设
二、针对旅游产业发展集聚区的政策措施
根据旅游产业的特性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应该在《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所确定的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
1.各市(区)在所涉及的旅游产业发展集聚区内成立管理委员会,实行综合管理,同时积极研究,逐步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在有条件的地方成立跨区域的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针对各旅游产业发展集聚区制定包括旅游项目招商、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旅游经济效益和旅游产业规模等旅游产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考核力度;
3.在旅游产业发展集聚区内明确旅游的主导产业地位,各项基础设施都以主要服务旅游业为目标,同时积极引导与旅游相关的配套产业进入;
4.在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和跨区域旅游规划的指导下,各旅游产业发展集聚区制定围绕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详规,并明确各区域内旅游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
5.明确在旅游产业发展集聚区内的一些特殊扶持政策,一是在用地方面,各市(区)对旅游项目实施优先安排用地计划的政策,每年明确将一定比例的用地指标落实到集聚区内;在具体用地项目的把握上,一要依法规范用地;二要对旅游项目进行重点倾斜和扶持;三要对投资额达到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争取点供计划;同时加大土地收益用于旅游产业发展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是在地方税收方面,对符合苏州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带动性强,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的旅游项目投入市场的前三年实行所得税全额奖励,第4年起的三年内将所得税的50%用于奖励;
6.鼓励国内外著名的旅游专业投资公司在集聚区内进行区域性的旅游开发,并在政策上给予更加灵活的支持;
7.针对苏州大面积湖泊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问题,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对符合环保要求的旅游项目争取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8.各市(区)将集聚区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延伸到区内其他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周庄、同里、甪直、木渎、虞山尚湖等旅游重点乡镇。
附件3:
苏州市旅游业全面提升行动计划工作内容和责任分解
一、优化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产品质量
1.着力开发重点旅游产品
--推进苏州古城作为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园林和绿化局等);
--创建具有浓郁苏州文化和风情的特色街、区,(责任单位:市贸易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各市区政府等);
--在环城河及其以内地区,重点发展水上观光、水巷风情体验等产品(责任单位:东方水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平江区政府、沧浪区政府、金阊区政府、市水利局、市旅游局等);
--在太湖地区重点发展休闲度假类产品和水上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吴中区、高新区、吴江市政府,国家太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市水利局等);
--在金鸡湖地区则重点发展以中高端商务旅游、时尚主题活动为内容的旅游产品(责任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水利局等);
--吸引和鼓励各方资本开发具有唯一性和轰动性,且带动性强的旅游产品,如集住宿、餐饮、娱乐、健身、游乐、演出、养生、运动为一体的大型度假中心;以文化生活体验为主的大型主题文化村;将保健、养生、运动、美容结合在一起的健身疗养中心;以“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为特色的现代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区等(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规划局、市农林局、市国土局、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市旅游局等);
--各地区、各部门依据相关旅游规划,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自主开发或引进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专项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
--充分利用苏州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区位优势,深度开发商务、会展及其延伸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外经局、市旅游局、各市区政府等);
--吸引高层次国际会议落户苏州,力争三年内引进或合作筹办国际性会展活动每年不少于3个(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外经局、市外办等)
--加强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商品的研发工作,提高旅游商品消费在整个旅游消费中的比重,以此提升旅游综合经济效益(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发改委、市旅游局等)。
2.跨区域组合精品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