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
各市、区政府及其体育主管部门
| 2010年
|
26.4各区每年承办市级以上体育竞赛
| 各区承办不同数量的市级以上体育竞赛。
|
|
|
五 体育产业的现代化
| 27.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达0.75%
| 目前我市有三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2009年起,体育产业增加值纳入地方统计评价考核监测体系。2009年达0.7%,2010年达0.75%(江苏省体育强省指标为0.7%)。
该指标反映体育经济的现代化程度和体育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依据江苏体育强省指标,目前的比例状况待总局公布去年开展的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数据结果后测算。2009年起根据统计抽样调查和现行统计调查数据进行评估及测算。
|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各市政府
| 2010年
|
28.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达1.5%
| 该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体育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目前比例状况待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去年开展的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数据结果后测算。2009年起根据统计抽样调查和现行统计调查数据进行评估及测算。
|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各市政府
| 2012年
|
五 体育产业的现代化
| 28.1形成三年以上传统、观众人数踊跃、社会知晓度高、经费保障稳定的城市传统品牌赛事2~3项
| 努力提升地区形象和国际知名度,着力打造中国乒乓球公开赛、全国羽毛球锦标赛等品牌赛事。
| 市财政局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各市政府
吴中、相城区政府
| 2010年
|
28.2发展赛事经济,全市每年承办国际比赛≥4项,全国比赛≥10项
| 我市2008年承办省级以上体育竞赛48项次,其中国际洲际比赛(含国际邀请赛、对抗赛)11项次,全国比赛28项次,名列全省第一。所有赛事均进行市场化运作。
|
28.3形成四大体育服务业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健身休闲市场、体育项目培训市场、体育场馆会展演艺市场。每年参与体育健身消费活动人次≥1000万
| 体育健身消费人群直接反映了体育服务业市场的繁荣状况。目前比例状况待今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调查统计工作结束后测算并加以引导。2009年起根据统计抽样调查和现行统计调查数据进行评估及测算。
| 市财政局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各市政府
吴中、相城区政府
| 2010年
|
28.4体育彩票年销售总量达10亿以上,保持全省第一
| 到2008年,我市体育彩票年销售总量已连续第四年列全省第一,继续保持,争取全国地级市第一。
|
29.人均体育消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保持全省领先
| 人均体育消费纳入地方统计评价考核监测体系。2009年达1.8%,2010年达2%(2002年苏州体育现代化课题研究指标为1.5%)。体育消费是消费结构中用于改善国民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也反映社会的体育观念、健康消费状况和社会文明程度。2009年起根据统计抽样调查和现行统计调查数据进行评估及测算。
|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各市政府
| 2010年
|
30.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品牌体育用品制造企业
| 加强对国内外体育用品市场的调查研究,引导形成规模经营的体育品牌企业≥5家。该指标反映了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市民体育健身需求状况。进一步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体育市场的繁荣和发展。现全市已有耐克、阿迪达斯、金陵、红双喜、多威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体育用品制造企业。
| 市发改委
市经贸委
市财政局
市外经局
市工商局
各市政府
| 2010年
|
六 体育设施的现代化
| 31.完成并开始实施《苏州市城区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08~2020)》,建设、使用、管理制度完善,同时完善城乡社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程序
| 2007年起,市规划局、市体育局和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苏州市(含7个区,不含5个县级市)体育设施布局进行规划,规划分2008至2010年近期规划和2020年远期规划。目前,已正式上报市政府,批准后逐年加大实施力度。
|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建设局
市规划局
市体育局
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各市政府
| 2010年
|
32.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达2.0平方米
| 各市、区政府及社会各界兴建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力争在2010年达到常驻人口人均2.0平方米(2003年全国体育设施普查我市常驻人口人均1.82平方米,居全省之首;2008年人均1.65平方米,列全省第五)。
| 市财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