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编办
| 2009年
|
22.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
|
|
|
|
22.1苏州市区拥有一批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级竞技体育人才
| 该指标直接反映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对国家的贡献。至2008年苏州有奥运冠军3人、世界冠军14人。2009年又新增世界冠军2人。2010年力争再扩大成绩。
| 市人事局
市编办
市体育局
| 2010年
|
22.2各市拥有世界冠军、区拥有省以上冠军覆盖率100%
| 该指标反映竞技体育区域协调平衡发展,目前各市均有世界冠军,各区都有省级以上冠军。每年力争扩大成绩。
|
22.3全运会贡献率保持全省领先
| 十运会苏州籍运动员贡献排名全省第二,十一届全运会苏州籍运动员贡献率保持全省领先,列全省第一集团。
|
22.4省运会成绩、输送、贡献排名保持全省领先
| 第十四、十五、十六届省运会,苏州代表团金牌排名均为第二;总分排名分别为第三、第二、第二;输送排名分别为第五、第三、第四;贡献排名分别为第二、第二、第三。第十七届省运会苏州代表团保持全省领先,列第一集团。
| 市人事局
市编办
市体育局
| 2010年
|
22.5省队市管优秀运动队≥5个,项目规模保持全省领先;进一步健全完善市体育专业运动队管理中心
| 目前我市省管优秀运动队有女子举重、男子手球、跆拳道、现代五项、田径中长跑和轮滑,项目数列全省第一。
|
23.业余训练规模、结构和水平居全省前列
|
|
|
|
四 竞技体育的现代化
| 23.1常年开展业余训练的项目≥30个
| 竞技体育尖子人才的培养需要规模的业余训练基础和较好的业余训练水平。目前常年开展业训项目有30项,参加人数约2000人,其中达二级以上等级运动员占12%。加快残疾人优秀运动员培养步伐。
| 市教育局
市体育局
市残联
各市、区教育和
体育主管部门
| 2009年
|
23.2参加业余训练的运动员达2000人,其中二级及以上较高水平运动员占12%
|
24.省级以上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总数全省前二
| 确保2009年至2010年省级以上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15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6个、传统项目学校22个,全省排名第二。
该指标反映各级各类体育学校的办学质量,体现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市省级以上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共63个,全省排名第二。
| 市体育局
| 2009年
|
25.各市、区业余体育学校基础完备
|
|
|
|
25.1各市三星级以上业余体校覆盖率100%
| 健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各市均建有三星级以上业余体校。目前还有太仓市体校未达三星级,各区级体校组织机构均未完善,需在2010年前完善到位。
| 各市、区政府及其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
| 2010年
|
25.2各区业余体校覆盖率100%
|
25.3各级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后备人才输送覆盖率100%
|
26.健全各级体育竞赛制度
|
|
|
|
26.1全市每四年举办一次市级综合性体育运动会
| 我市至2008年已举办过12届,检验业余训练水平,展现全民健身成果。
竞赛组别包括学生组、职工组、农民组、残疾人组等。
| 市教育局
市体育局
各市、区政府及其体育主管部门
| 2009年
|
26.2各级各类学校每年举办校级运动会或体育节活动
| 按照2007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团省委关于印发<江苏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必须举办以田径项目为主的春、秋季运动会或体育节,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
26.3市区、县级市每年承办全国及以上体育竞赛均≥4次;各县级市承办省级、市级体育竞赛≥2次
| 目前市区和大部分县级市每年承办全国及以上体育竞赛已达4次以上,个别县级市在2010年前达标;各县级市承办省级、市级体育竞赛均在2次以上。
| 市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