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旅游业。围绕塑造“诸葛躬耕地、山水襄阳城”的旅游总体形象,深度开发以古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合理推进原始古朴自然景观综合开发保护,充分挖掘崔家营大坝蓄水形成的大湖泊的旅游价值,重点建设襄阳古城、古隆中、襄阳鹿门寺、南漳古山寨、谷城薤山及南河、保康九路寨、枣阳白水寺、襄城凤凰温泉、樊城普陀堰、鱼梁洲10个景区,形成以古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区,以襄阳古城为龙头的都市文化休闲旅游区,以九路寨为龙头的大荆山生态旅游区,以鱼梁洲为龙头的汉江观光旅游区。打造以古隆中、襄阳古城、水镜庄、鹿门山等为重点景区的三国旅游线,以谷城南河、薤山,保康九路寨、五道峡、温泉,南漳水镜湖、龙王峡、香水河、七里山、古山寨等为重点景区的荆山生态旅游线,以临汉门、夫人城、仲宣楼、护城河、绿影壁、米公祠、古会馆等为重点景区的襄阳古城访古旅游线。建立与十堰、宜昌、神农架、洛阳、南阳等周边城市的旅游经济合作,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开辟国际、国内主要客源市场。积极推进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201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120亿元,努力把襄樊建设成以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娱乐为主要产品,以“三国文化、荆山生态”为主打品牌,集观光、度假、商务、会议、康体、科考等旅游形式于一体的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并富有魅力的文化生态型旅游目的地、中西部地区旅游的门户和游客集散地。
3、金融保险业。加大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力度,争取一批新的金融机构落户襄樊。建立覆盖周边地区的项目贷款和银团贷款服务网络,形成资金清算、拆借、贴现和外汇交易的中心市场。鼓励商业银行开发新的金融业务,投放新的金融产品。拓展银行卡在商业、旅游、通信以及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吸引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发展地方商业银行。争取全市贷存比达65%以上,贷款余额增量居全省第二位。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行债券。鼓励优势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支持保险业加快发展,不断开拓商业保险业务,大力发展商业性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把襄樊建设成为鄂西北地区的金融中心。
4、信息服务业。以“数字襄樊”为内容,以通信业、电子信息软件业为支撑,深入推进襄樊信息化进程。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广大农村的信息化水平;加速行业间的资源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保持信息产业适度超前发展;推进“数字襄樊”建设,抓好骨干通信网、宽带信息网和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拓展个性化音频、视频业务传送等新型信息服务领域;推进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改造,强化各类增值服务在企业的深层次运用;完善运营企业服务创新机制,逐步形成以基础运营企业为核心,服务企业为重要补充的良性互动的产业群。信息化总体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5、房地产业。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科学安排高中低档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的供应比例。加快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房地产业科技含量。支持品牌房地产企业加快发展,提升房地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建立房地产综合信息发布制度,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完善征地拆迁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拍挂”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6、社区服务业。加快建立面向社区居民、社会特殊群体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体系,健全社区服务组织,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创建现代文明社区,实现社区组织网络化、服务社会化、管理规范化、功能多元化、环境优美化。
7、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工程咨询、高新科技、房产中介等行业准入要求高、专业技术要求强的知识密集型中介机构。加快服务的专业化提升,促进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的创新。积极引进国际著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企业;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设立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的中介机构。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中介服务体系和鄂西北及鄂豫渝川陕毗邻地区中介服务业的中心。
8、文化产业。鼓励社会资金建设广播影视创作、拍摄和制作基地,提升广播影视业整体水平;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同行合作,主动接纳市外卫星电视落地,引进健康的国内外卫星电视节目,适当增设外国语种电视节目频道,稳步推进财经、休闲类电视频道,促进广播影视业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整合传媒资源,成立市报业集团和市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强化其服务功能,提高生产能力,出精品版面、出精品栏目。深化改革文化艺术院团,使其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立足于襄樊产业基础和文化特色积极发展创意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