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襄樊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改委关于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规划的通知

  1、种植业。重点发展优质中弱筋小麦和营养保健米,在鄂北岗地形成250万亩优质率占90%的优质小麦产业带;在汉江沿岸和大中水库灌区形成200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带,成为全省最大的优质中稻商品基地,全市粮食产量达400万吨以上。重点推广高产、稳产、抗病、抗虫的棉花新品种,在鄂北岗地和沿河流域形成50万亩优质中、短纤维棉花产业带,全市棉花产量达到4.5万吨,优质率达到30%。稳定油菜和芝麻生产,大力发展优质花生,在汉江流域形成100万亩油菜、60万亩花生、30万亩芝麻的优质油料产业带,全市油料产量达50万吨。
  2、畜牧业。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每个乡镇至少建3个养殖小区;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5个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养殖小区;枣阳、襄阳争取建设20个高标准养殖小区。发展壮大畜牧业龙头企业,重点建设以襄樊益龙公司等为龙头的200万头优质三元猪基地,以襄阳良友公司等为龙头的100万头优质肉牛出口基地,以宜城襄大农牧公司等为龙头的4000万只优质肉禽、蛋禽基地,实现畜牧业大发展。全市牲猪出栏达620万头,肉牛出栏达51万头,羊出栏达117万只,禽出笼达8000万羽,肉类总产70万吨,禽蛋总产30万吨,奶类产量1万吨,畜牧业产值达121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0%。
  3、水产业。稳定发展花白鲢、草鱼、河蟹等传统的鲜活水产品,重点推广冷水鱼、热带鱼、小龙虾、回鱼、黄颡鱼等优良品种,使名特优鱼类放养比例达60%以上,全市水产品产量达22万吨,渔业产值达25亿元。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品加工、运输、流通、渔机具制造和以旅游、垂钓、餐饮娱乐为主的休闲渔业。
  4、特色产业。重点是建设蔬菜、干鲜果、有机茶、食用菌、速生林、烟叶、油茶、油桐和乌柏、核桃九大特色产业基地。2012年,全市蔬菜产量达500万吨、水果产量达60万吨、有机茶产量达1万吨、干鲜菌产量达1.2万吨、速生丰产林面积达280万亩、烟叶产量达25万担、油茶面积达120万亩、油桐和乌柏面积达60万亩、核桃80万亩。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工程等。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农业机械化推进体系、农产品及农资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继续扶贫开发工程,基本解决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6、农业产业化。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鼓励国家、省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形成一个产业、一个企业集团、一个主导品牌。着力引进光明乳业发展奶业、香港超大集团发展蔬菜加工、雨润集团发展牲猪和禽业加工、中粮集团发展粮食物流等,发展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形成一批加工产值过10-30亿元的龙头企业,其中1-2个产值过70亿元、2-3个产值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2-3个产值过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县(市)区。把襄樊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三)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商贸物流业和旅游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和文化产业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把襄樊建设成为区域性服务业中心。
  1、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万达商贸物流、汽车产业物流、物资转运加工物流、粮食物流、保税物流及园区建设;建设鄂西北综合物流中心、进出口产品物流中心、航空物流中心、余家湖煤炭配送中心、区域性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棉花交易集散配送中心;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抓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争取培植1家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2家年营业收入过50亿元的特大型批发市场,培植15家左右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大中型流通企业,带动消费升级,为襄樊商品进入国内外市场提供快速通道和交易平台。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和新网工程,积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2012年全市有较强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达110家以上,实现物流生产总值达180亿元,使襄樊成为鄂西北地区及鄂豫渝川陕毗邻地区的区域物流中心。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