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七)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立足于块状经济和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打造与卫星城市功能吻合、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特色产业基地,促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发展。
(八)大力促进转型升级。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吸引民资、外资投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鼓励工业企业实施二、三产业分离。支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十小”行业整规工作。
(九)有效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创新服务机制,建立完善领导和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加快发展各类技术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咨询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升商会、协会等民间组织功能。
(十)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服务体制。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四、创新要素资源保障机制
(十一)完善集约用地机制。各试点镇年内要启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探索建立农村非农建设用地、农村居民宅基地有序流转机制。采取旧城改造、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停止单家独院式住宅审批等措施,积极盘活城镇建设用地。
(十二)全面推进农村住房“两改”。确保全面完成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年度目标。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优化农村建房布点,探索跨村联建等集中建房模式。创新农村住房建设投融资机制,推进市场化、企业化、项目化运作。
(十三)扩大金融支持。在试点镇加快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鼓励各金融机构到试点镇设立分支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小企业联保贷款、农村“两权一房”抵押等融资业务。
(十四)加强专业人才配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编外用工聘用的有关规定,各试点镇今年要启动实施编外紧缺专业人才聘用工作,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所在县 (市)区年内要基本建立规划建设、开发招商、科技服务、社会管理、政策研究等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下派交流到试点镇工作的机制。推动人才政策向企业倾斜,加大在安家补助、人才公寓建设、经费资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到试点镇工作和落户。
五、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