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引进有实力、有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参股、兼并联合、优质资产注入等形式,组建旅游集团;鼓励重点旅游区县先行先试,采取集团化、公司化等形式,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29、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鼓励、引导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文明、诚信、守法经营。深入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企业诚信数据库,建立旅游企业诚信公示机制。
(十)扩大旅游文化对外开放
30、放宽旅游文化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外资旅行社和品牌管理公司,推进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资源开发等向市外、省外、境外开放,吸引境外直接投资;增加外币兑换、外卡刷卡等金融服务网点。
31、继续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合作,深化与国家旅游局18个驻外办事处的合作交流,力争将黄山旅游产品列入对外宣传计划。继续组团赴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境外市场开展促销,深化与韩国大韩航空公司等主要客源地大型旅游企业合作,不断扩大黄山旅游外向度。
32、发挥黄山航空口岸综合功能,围绕黄山航空口岸对外国籍飞机开放,调整旅游产品线路,策划研发航空旅游产品,在现有3家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旅行社的基础上再培育7家;开通黄山至韩国、日本等境外和香港地区航班。支持航空公司增辟我市至重点旅游客源地的境内外航线、航班,鼓励航空公司在我市设立分公司或运营基地;争取实现口岸签证。
33、拓展旅游文化交流合作。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对外招商力度,积极组织旅游文化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和境内外旅游文化推介活动;充分利用友城互访、旅游推介、经贸商务、文化交流等活动,加强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策划、开发,推进各类旅游文化产品输出。
(十一)加速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34、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智慧黄山”城市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实施精品旅游信息化工程,进一步加快外文网站建设。完成“三网一库一热线”(黄山旅游政务网、黄山旅游咨讯信息网、黄山旅游商务网、旅游数据中心库和12301热线)建设。
35、以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为重点,构建市、区县、景区(点)三级信息网络体系,完善全市各景区(点)、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旅游资源动态数据库和旅游产业统计监测系统。世博会前完成一期11个旅游咨询服务点建设。
36、加强网络营销体系建设。建设以“黄山途马旅游网”为重点的旅游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完善市、区县、旅游企业旅游信息网。
37、围绕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信息化项目,建设集古民居保护管理、宣传展示、网络营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