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

  5.突出抓好服务业载体建设。加强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四大载体建设。加快发展7个服务业重点城区,规划建设30个规模较大、集聚度高、发展特色鲜明的重点服务业园区,集中支持100家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企业,培植提升100个省级以上知名服务品牌(商标),创建“济南服务”城市品牌。
  6.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以申报全国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抓手,积极推进我市服务业改革创新发展。全面落实已有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进一步制定完善土地使用、价格收费、财政扶持等优惠政策,清理妨碍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健全部门分工协作机制,合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整合全市各类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发挥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制定实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意见,在政策待遇上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并轨。制定实施推动企事业单位非核心业务分离的政策意见,以现代物流、科技研发、贸易营销、信息和商务服务等业务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部分中间服务环节的改造和剥离。
  三、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
  7.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实施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培育新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提升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水平。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到2012年和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分别实现比2009年翻一番和翻两番的目标。
  8.发展壮大三大主导产业。按照“建设重大项目、壮大核心企业、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大力发展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三大优势产业,做强上游研发设计和下游总装、销售服务等高端环节,跨区域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15年,三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09年翻一番以上。
  9.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改造提升冶金、石化、建材、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实现传统产业品牌化发展。加快建筑业与住宅工业发展,壮大建筑业企业实力和规模,力争更多企业晋升国家特级资质;加快住宅产业化进程,积极推广CSI住宅,建设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两高一资”项目严格项目审批、环评,控制用地。
  10.促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施骨干企业培植工程,对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实行动态管理,推动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培植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对行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具有较强支撑带动作用的大企业集团,到2015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5家,努力培植千亿元以上超大型企业集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认真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和鼓励成长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每年筛选100家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重点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进行扶持,培育一批“新、特、精”小巨人企业和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企业群,到2015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实施品牌战略,制定名牌产品培育导向目录,鼓励支持企业争创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出口名牌等,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济南品牌。
  11.加强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积极推进1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模式,引导重点产业和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集中,做大做强做出特色。1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45%,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部分有实力的省级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举全市之力加快高新区发展,在土地供应、城区规划、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推动高新区跨越发展。以济南出口加工区为基础,打造具有港口功能,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国际贸易、采购分销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保税区,建成济南“无水保税港”。依托黄河北部地区,积极谋划新的产业拓展区,打造全市工业发展新的增长极,逐步推进产业北跨。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