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开放促调整、促转变。
3.主要目标。在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及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根本转变的前提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09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000美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
---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三次产业发展趋于协调,初步打造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5∶40.5∶56,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均提高到5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城市化发展实现新的突破。新区建设和老城提升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完善,现代气息更加浓厚,泉城特色进一步凸显。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全市城市化水平提高到70%以上,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60%以上。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的突破。节能减排继续推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有较大幅度下降,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建设继续加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民生改善实现新的突破。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以上,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更快一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基本实现全民享有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改革开放实现新的突破。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初步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外向型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
二、充分发挥省会综合优势,把服务业打造成为我市的首位经济
4.着力构建五大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在加快重点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发展,建成服务全省、面向全国的区域服务中心。一是建设信息服务中心。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突出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动漫游戏、互联网、物联网等产业,加快“中国软件名城”、“动漫泉城”、“数字泉城”建设,打造服务外包基地,到2015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二是建设商贸物流中心。抓好盖家沟、担山屯、郭店三大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制造业主导产业链物流和航空物流,全面提升物流信息和技术平台,培育第三方物流和大型物流企业,到2015年物流成本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目前的17%下降到14%。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优化布局,提升档次,推动现代大型综合购物中心等商贸新兴业态发展,加强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做强商贸餐饮品牌,扩展商圈半径,强化商贸中心地位。三是建设金融服务中心。重点抓好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西客站片区金融后台服务集聚区、高新区企业上市示范区、章丘农村现代金融制度改革示范区建设,大力吸引金融机构入驻,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15%以上。四是建设文化旅游中心。编制实施全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泉城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传媒、印刷发行、数字出版、文化演艺、娱乐休闲等文化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齐鲁创意设计之都”。实施旅游资源整合提升工程,加大“天下泉城”品牌推介力度,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突出的旅游带、旅游集聚区、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建成国际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五是建设商务会展中心。在西客站片区规划建设高水平的大型商务中心、会展中心和要素交易中心,同时依托现有商务楼宇平台,聚集发展会计、律师、咨询等各类商务服务业,引进知名中介机构,培育知名会展品牌,打造总部经济基地,建成规范有序、辐射力强的现代化商务服务中心和会展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