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战略重组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重点,加快实施转型升级重点企业发展规划和项目。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中小企业主动参与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合作和横向联合,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各县(市、区)政府以及开发区、工业园管委会。
(十二)科学发展示范区(城市新区)建设。围绕建设优美宜居城市,科学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抓紧启动新区建设,以郑西高速铁路新三门峡站启用为带动,规划旅游休闲、高档住宅、现代商务、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等功能区,提高城市集约节约发展水平。以城乡统筹为抓手,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措施,引导产业和人口集聚,实现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使新区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规划和城管执法局、旅游局、商务局、科技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有关县(市、区)政府以及开发区、工业园管委会。
(十三)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依托能源、铝工业、煤化工、高新技术等主导产业,加快全市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年内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2.8亿元、工业项目投资280亿元,努力提高产业支撑和人口集聚能力。加快三门峡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创业中心、蓝领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产业集聚区功能,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吸引力。引导新上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争取一批高、精、尖的龙头项目落户园区。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和各县(市、区)政府以及开发区、工业园管委会。
(十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项目。加快职教园区建设进度,积极筹措资金,协调各方力量,围绕建设全省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及早做好三门峡中专等学校的搬迁准备,确保园区6月底前开工建设。整合职教资源,重点建设1所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加快省级示范性和标准化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促进职业教育提档升级。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和城管执法局、教育局和有关县(市、区)政府以及开发区管委会。
(十五)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聚集、整合各类空间要素,高标准编制村镇规划,按期完成编制任务。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带动,分期分类,压茬推进,上半年完成40个试点社区的建设任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治理机制,有效改善农村面貌。
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建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和城管执法局、农业局和各县(市、区)政府以及开发区、工业园管委会。
(十六)大交通。加快“三纵四横”大交通网络建设,突出抓好运三高速三门峡黄河大桥及连接线、三淅高速公路、连霍高速改扩建、省道250线卢氏境水毁修复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全力争取运(城)十(堰)铁路通过灵宝、卢氏,建设三门峡交通枢纽,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集散中心。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和有关县(市、区)政府以及开发区、工业园管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