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学化学调控,塑造合理株型
化学调控一定要根据棉花长势和天气状况灵活掌握,重点针对旺长棉田,土壤缺水、棉花生长受阻时应少用或不用。对于盛蕾和初花期有旺长趋势的棉田,每亩要用缩节安1.5~2.5克,兑水20~35公斤喷施。对于盛花期旺长棉田,每亩要用缩节安2~3.5克,兑水30~35公斤,喷施在棉株表面,以控制棉株长势,使棉株主茎日增长量控制在3厘米以下;在棉花打顶后7~8天,一般每亩用缩节安3克,兑水30公斤左右,喷洒棉株顶部和边心上,可以简化后期整枝,增结早秋桃,增加铃重,防止贪青晚熟。旺长棉田化控后,也要加强管理,注意肥水运筹,做到下促上控。防止用调节剂后因棉花叶色深绿而不追肥、不浇水,放松管理,造成早衰减产。
四、综合防治病虫,提倡统防统治
由于去冬今春气温偏低,今年棉铃虫虫源越冬基数偏低,一代发生情况较近几年偏轻,但气象条件对二代棉铃虫的发生较为有利,预报二代棉铃虫全省大发生。发生期比历年偏晚2天,二代卵峰日6月23日左右。全省各棉区仍应充分重视,做好防控工作。百株累计卵量90粒或百株有二龄幼虫5头时及时进行化学防治。三代棉铃虫,当百株有低龄幼虫15头时,应采取化防措施。近年来盲蝽象危害趋重发生,7月份第三代若虫将进入孵化期,从此以后出现世代重叠,逐渐无明显代数界限,加之棉田郁闭,进入特别难防治时期,应及时检查主茎顶尖和果枝顶尖,当田间新被害株率5%~10%,百株有虫5头以上,应及时防治,可喷施氟虫腈、毒死蜱等农药。一般每7天防治一次,直至9月下旬。根据盲蝽象昼伏夜出、夜间危害的特点,应注意用药时间,一般在下午5点后喷药防治。不过要彻底治住盲蝽象还要贯彻统防统治原则。一是要进行联户防治,组建机防队进行统一防治,防止转移危害;二是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搞好周边寄主的防治,加强棉田管理防止生长过旺,减少虫源基数等。三是防治后要进行检查,残虫要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棉田虫量较大时要进行连续治、彻底治,以控制盲蝽象继续在棉田繁衍的机会。同时,加强对蚜虫、红蜘蛛、烟粉虱等害虫的防治,可使用菊酯类、1%吡虫啉、1.8%阿维菌素、25%扑虱灵等农药进行防治,并注意保护天敌。
近几年,棉花枯、黄萎病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对于枯、黄萎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剂,应以预防为主,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最为有效,发病后可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增施钾肥、微肥等提高抗病力,病重田块还要施用速效氮肥。同时,要及时抓好清沟和中耕工作。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0倍25%使百克药液进行灌根,每病株灌50-100毫升,发病较重田块可间隔5-7天再灌1次,同时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加1%的尿素液,每隔5-7天进行叶面喷施,连续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