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工作方案》的通知


  --实施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实力为重点,积极稳妥做好资产评估、资产处理、人员分流和经济补偿等各项工作,力争在2010年完成市电影发行放映中心、电影院、影剧院、太平影剧院四个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组合。

  --建立和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架构。加强国有文化单位的资产管理,积极探索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新途径,规范国有文化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办法,健全风险监控、预警、处置机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

  --建立重大文化项目咨询决策机制。聘请一批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文化艺术界专业人士,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东莞文化建设中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投资、重大活动进行咨询论证,并承担文化艺术领域的相关研究课题,促进东莞文化工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四)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着力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结构,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文化要素市场,构建结构合理、特色显明的文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文化产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东莞生产总值的8%,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开展文化产业普查,摸清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编制《东莞市文化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制定《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及时研究和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强化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职能,统筹规划东莞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我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用地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政策等等,特别是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高成长性、附加值较高、关联产品多的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企业进行大力扶持。积极引进文化产业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政府对文化企业创新的服务、支持和引导,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立足东莞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繁荣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战略,不断巩固现有优势行业,有效提升传统行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主业突出、结构优化、活力彰显的文化产业发展态势。

  巩固优势文化产业。着力提升印刷业、广电业、娱乐业等优势行业的发展水平,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产业品牌,提升行业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突出我市印刷产业的龙头作用,实施建设“国际印刷名城”战略,加快加工贸易印刷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印刷产业的技术水平,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印刷工艺,推动印刷业向多色、高速、数码化、个性化印刷发展,力争至2020年全市印刷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人民币,出口产值达50亿美元,使东莞印刷产业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印刷服务基地,唱响“印在东莞”城市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广电网络产业,着力推动有线网络向无线延伸,推动广电网络与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融合,构建有线无线相衔接的宽带网络体系;立足东莞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积极申请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示范城市,实现数字电视发展的新跨越;在完善原有的数字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引进和自办高质量的付费节目,加快发展电视网站、EPG广告、录像回播等广播电视新业务,积极拓展视频点播、电视商城、电视游戏等互动业务,努力发展有线宽带、无线宽带、数据专线、视频监控等数据业务,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尝试开展语音业务、移动电视业务和卫星电视业务。做大做强地方媒体,提高影视节目的创作、发行、流通能力,打造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栏目和品牌节目,打响东莞广电品牌,提高广播电视的收听、收视率。着力提升娱乐产业的整体层次,支持具有竞争优势娱乐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扶持建设具有特色文化体验、娱乐休闲功能的专业街区,鼓励发展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引导娱乐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出版发行、文化旅游、艺术演出、网络文化、电影放映、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我市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发展出版发行业,调整优化出版物市场结构,培育提升出版物市场主体,鼓励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企业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形式走专营化、连锁化、集团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路子;引导以《东莞日报》为龙头的出版单位做强做大,开拓数字出版市场,着力建立新的出版实体,不断扩大出版规模、提升发展层次,力争到2020年拥有1-2家出版社;全面推进“版权兴业”工程,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发展自主版权企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将各类重要文物资源融入旅游线路的开发和旅游品牌的打造,重点推动威远炮台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可园传统文化园区、南社-塘尾古村落等文化景区建设,使之成珠三角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旅游景点。切实提升艺术演出业,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演出团体、演出场所和演出经纪机构通过资本重组,组建有竞争能力演出集团,努力推出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文艺节目,不断丰富艺术演出内容。着力壮大网络文化业,不断拓展网络文化服务功能,促进网络资源整合,打造东莞网络文化品牌;重点建设网上书店、网上剧场、网上影院、网络音乐等,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网吧连锁化经营,引导示范网络文化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健康发展。积极振兴电影放映业,进一步深化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推进电影发行放映院线建设;大力培育数字电影,构建数字电影放映网络;开发电影放映增值业务,扩大电影消费市场,力争电影业的收入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扶持培育工艺美术业,建立和繁荣工艺美术品市场,积极探索在有条件的街区建设古玩、字画等艺术品市场一条街,扩大工艺美术品的经营规模和销售渠道;建立和壮大民间收藏家队伍,激发社会各阶层对艺术品的投资和消费热情,积极培育买方市场,努力把东莞打造成为艺术品的重要交易基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