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开展各种文化普及教育培训活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院、艺术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平台,开设各种展览,组织专家、学者讲座,使文化艺术深入到每一个普通大众中。开展文博、表演、美术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举办各种类型的11个全省性继续教育培训班。
(十三)积极发挥体育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依托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体育专门人才培训基地,提高各类体育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整合网络报刊资源,进一步提升福建体坛网、《海峡体育》、《福建老年体育》、《福建体育科技》等媒介对体育知识、健身常识的普及、教育作用。继续实施“百万农民健身工程”,加大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投入,计划建设2500个“福建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逐步推开乡镇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乡镇农民体育健身中心62个,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00名。全面开放全民健身广场,逐步向公民提供更多免费开放的场所。进一步调动各类体育社团的力量,鼓励更多的民间性体育团体参与举办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赛事,促进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在群众中普及发展。
(十四)进一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以建设工会“大学校”为主线,完善“职工书屋”布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的“职工书屋”。广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五一文化周”、“向农民工送文化”活动,依托职工文艺团队、职工电影放映队,送文化进企业、进园区,为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服务。通过创办厂报厂刊,开辟读书耕耘园地,通过网络书屋、流动书屋、一分读书社等形式,提高职工书屋吸引力和影响面,通过组织读书竞赛、读书报告、专家评书等活动,提高读书质量与读书兴趣,通过开办读书沙龙、兴趣小组,营造团队学习的环境与氛围。
(十五)加强青年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健全“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机制,继续实施“海西青春蓝领计划”,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加大团干部培训力度,继续通过省团校,进一步扩大免费培训的范围,争取将街道、企业、高校等领域的团干部纳入免费培训的范围。加强农村青年培训教育,继续开展农村青年文化节,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十六)加大妇女培训工作力度。依托省妇干校、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海峡妇女培训中心,扎实推进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开展进城务工妇女创业就业培训,重点做好家政从业妇女培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妇女培训工作,力争在内容、方式、质量上有较大的转变和提升。继续实施百万农村妇女培训计划,加大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全省培训20万人次。利用省远程教育平台,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及课件制作,扩大妇联干部及妇女群众培训的受众面,提升女性素质。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