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市37户“千家”企业目标完成情况:
2009年,省节能领导组最初确定了我市的43家重点耗能企业进入山西省千家企业,但这43家企业中有6家企业因淘汰落后产能、原材料涨价、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长期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明显不符合“千家”企业要求,经与省节能监察总队协商沟通,最终确定我市列入省“千家”企业的单位共37家。2009年,37家耗能企业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产品节能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等指标考核,预计超额完成或可以完成省定节能目标的有15家,占“千家”企业总数的40.5%;无法完成省定目标的企业预计有13家,占“千家”企业总数的35.2%,因淘汰落后产能、原辅材料涨价,产品销售市场疲软等原因影响,造成停产或半停产的企业共有9家,占“千家”企业总数的24.3%。
二、主要工作
(一)切实抓好节能目标责任制的指标分解和目标落实工作。
按照年初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市政府分管市长与六县区县区长分别签定了2009年度节能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节能目标考核及奖惩办法》,紧紧围绕节能工作大局,着眼节能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了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节能重点领域及节能降耗责任主体,建立并实施节能激励约束机制,将节能指标层层分解,并认真抓好责任落实工作。应县在全市率先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到乡镇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年初在全县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与12个乡镇、15家重点用能企业单位签定了全年节能目标责任书,将各项节能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企业和乡村。
(二)加强组织领导,部门联动,扎实推进节能工作。
为了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按照省、市要求,各县区成立了以县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县区长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节能工作领导组。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大对企业节能工作的监察和督查力度,通过对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专项调查,进一步摸清能源消耗底数;通过对企业节能计量仪器设备的配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推动企业计量设施的健全和完善;通过对污染严重和落后产能设备工艺的清理整顿,进一步减少和控制了污染排放和浪费能源的现象;通过对能源消耗浪费严重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化工、冶炼等行业的安全检查,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促使企业进一步提高对节能降耗工作的认识。通过各部门齐抓共管,部门联动,为节能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开展和推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带动节能降耗工作上水平。
全市通过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的转变,经过几年的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特别是近期制定并出台的《朔州市煤炭、电力等七大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十一五”后两年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目标、任务,积极依托中煤、同煤等大企业集团,大力推进煤炭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将原有的135座地方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合并为67座大中型煤炭集团企业,促进全市煤炭产能由原有的6756万吨提升到8480万吨,煤炭资源回采率由原来的不足20%迅速提升到80%以上,资源回采率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进一步节约了能源资源。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项目的建设,提高了全市工业废渣、废料的综合利用水平,以煤矸石、粉煤灰为主要生产原料建成的新墙材项目,对全市节能降耗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新墙材企业的异军突起,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增加了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