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格落实视力监测制度。根据《
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和《山东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方案》的要求,各学校每学期必须为学生进行两次视力检测,并将结果详细记录,做好统计分析和分类指导。通过书面通知、短信平台、网络等多种方式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家长。各区县要与学生体质健康相结合,统一组织安排好检测工作,确保视力检测保质保量顺利开展。
(四)建立视力检测预警系统,制定三级视力筛查制度。在义务教育段学校全面实施三级视力筛查制度。一级视力筛查:与健康查体和视力调研相结合。二级视力筛查:在专业机构为视力不良者进行全面视光学检查。三级视力筛查:通过两级筛查排查出疑难病例,进行详细检查。针对筛查结果和学生不同视觉健康状况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全程跟踪服务,科学控制近视新发生率,有效降低近视原患病率。
(五)建立信息化数据网络平台。学生视觉健康信息与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相结合,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相结合,建立数据信息资料库,进行科学统畴管理,为近视防控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新生入学开始为每个学生建立视光学档案,分班、分校、分区县建立档案,对每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毕业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及时发现视力波动状况,及时提醒指导干预防护。
(六)建立年度视力监测公告制度。 每年公布各区县、各学校的视力不良率,做好各班级、各年级、各学校、各区县的对比,做好学期之间、年度之间的对比,做好学生近视率、新发率、恢复率之间的对比,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近措施提供依据。
(七)抓好培训,全面开展爱眼科普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学期召开一次防近工作会议,组织主管校长、校医参加,指导安排防近工作开展。分期分批进行校医、班主任、家长、学生的爱眼科普教育,进行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的防近知识培训,普及防近知识,营造良好的防近氛围。学生爱眼教育作为健康教育课重要内容之一,由卫生保健老师通过健康教育课开展,提高学生群体视力保健意识,加强自我防护能力。
(八)抓好近视防治试点学校(幼儿园)工作。切实抓好我市已设立的71所近视防治试点学校(幼儿园),通过建立交流、研讨、联谊制度,促进工作开展,做到早防早治,出经验,见成效,探索模式,培植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学校(幼儿园)近视防治工作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