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采取政府扶持、社会资助、企业投入为主的方式,在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到2012年底全省达到180个。重点建设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鼓励引导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挥基础研究基地、工程试验基地作用,联合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中小企业技术难题。充分利用省科技基础条件网络平台,整合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等公共科技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共享数据信息。
(十九)强化人才支撑。大力推进适用人才聚集、重点人才培养、全员素质提高“三大工程”。认真组织国家银河培训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客户服务等培训。依托200个中小企业远程教育培训基地,组织开展特色培训、专业培训。按照国家3年培训百万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管理者目标,制定我省3年培训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继续举办中小企业名家讲坛巡讲活动,每年组织100名企业家到清华大学培训深造。搞好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及各类人才对接、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等活动,认真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十)提升信息化水平。实施中小企业上网工程,鼓励电信运营商、行业协会建设面向区域、行业和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企业信息获取能力。县级以上财政预算安排的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支持中小企业,引导企业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改善经营管理,开展电子商务,拓展对外联络和市场营销,提升中小企业信息综合竞争力。
(二十一)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等工作,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基础、营销和风险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中小企业苦练内功、降本增效,严格遵守安全、环保、质量、卫生、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
七、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二)成立领导机构。省政府成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确保中小企业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