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关于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闽政办〔2010〕129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经贸委制定的《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 2010~2012 年发展规划》转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三日
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
工艺美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创意产业联系密切,是丰富人民生活、振兴地方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城市功能、加深两岸文缘、促进对外交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产业。加快福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增加财税收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深入贯彻《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 号),以下简称《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意见》(闽委办发〔2009〕3号)精神,进一步加快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品种繁多、技艺精湛,积淀了丰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中华民族宝贵财富之一。福建工艺美术有雕塑(包括石雕、木雕、根艺等)、珠宝玉饰、漆艺、工艺陶瓷、工艺花画、工艺编织、金属工艺品、古典工艺家具、抽纱刺绣、戏装道具、民间工艺品、油画框业等14个产业,100多个品种,既有精湛的收藏型艺术精品,也有大众化的实用工艺品。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2006年,省政府成立了推进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编制了《2006~2010年福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各成员单位与各地政府认真实施《行动计划》,有效地推动了我省工艺美术产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省工艺美术产业工业总产值562亿元,比2006年增长60.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5.1亿元,比2006年增长61%;出口交货值220.4亿元,比2006年增长29.7%;利税总额24.3亿元,比2006年增长50.5%;工艺美术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全省工艺美术产业朝着基地化、规模化、园区化、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福建工艺美术产业发挥产品特色优势和地域集群效应,已形成了一些相对集中的工艺美术产区。德化陶瓷工艺产业园区、惠安崇武石雕产业园区、仙游宝泉古典工艺家具产业园区、莆田上塘珠宝产业园区、安溪竹藤铁工艺产业园区、闽侯竹草编工艺产业园区、华安玉石雕产业园区、建瓯根雕产业园区等八个工艺美术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二)品牌形象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近年来,各地打造工艺美术产业品牌卓有成效,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德化建立了“中国瓷都?德化”陶瓷品牌联盟。莆田市积极发挥工艺美术大师的名人效应,为大师建立工作室或大师作品展示窗口。泉州市鲤城区以“文明古城”、“闽南侨乡”、“台胞祖籍地”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为主题,开设旅游工艺品一条街。
(三)专业市场建设加快,市场发展空间逐步拓展。各地加大了工艺美术产品大型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福州寿山石文化城、莆田上塘珠宝城、中国莆田工艺美术城、惠安石雕城等四个大型专业化市场和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福州漆艺展示中心、漳州海峡两岸文化工艺美术交流展示中心、德化陶瓷艺术博物馆等四个展示中心已建成对外展出;华安奇石玉雕市场、泉州锦绣庄民间工艺园、建瓯武夷根艺城正在加快建设;福建九华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完成前期论证工作,拟落户莆田;推进了闽侯上街木雕专业村、莆田秀屿区下郑草编专业村、仙游榜头木雕、古典家具专业村、莆田秀屿上塘银饰专业村、莆田迎宾路工艺美术专业街、仙游榜头木雕和古典家具专业村、惠安洛阳石雕专业村、惠安崇武石雕专业村、厦门乌石浦油画村等一批工艺美术专业村、街的建设。
(四)服务体系日趋健全,产业经营水平逐步提高。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了德化陶瓷行业研发中心、福州漆艺行业研发中心、仙游古典工艺家具研发中心等一批工艺美术研发中心和研究所。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了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福州市脱胎漆器行业协会、寿山石行业协会、宁德市工艺美术协会等一批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2007年《福州脱胎漆器》地方标准经省质监局批准颁布实施,2008年《地理标志产品 德化白瓷》国家标准正式批准发布。2006年德化白瓷、2008年福州脱胎漆器、2009年将乐县的龙池砚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五)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产业健康发展得到保障。福州市政府制定了《福州市保护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实施意见》,莆田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意见》、《“十一五”期间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泉州市发布了《泉州市工艺制品产业集群“十一五”发展规划》,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等政策和措施。2006年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发展中心建立了福州漆艺保护基地。
(六)平台建设凸显成效,产业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各地在产业集聚区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在企业设立技术中心。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福建古典工艺家具协会相继成立工艺美术研创中心和古典工艺家具技术研发中心。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获得省科技厅的支持,采购检测仪器设备,调整实验室,使检测中心臻于完善。德化陶瓷工艺的红釉陶瓷、色釉瓷、轻质瓷、结晶瓷实现产业化,开发了发光瓷、玉瓷、夜光瓷等一批高档产品。安溪竹藤铁工艺企业通过整合、提升、拓展,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影响力的藤铁工艺品品牌。
(七)人才培养多元化,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教育部门支持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等重点高校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及工艺美术行业部门密切合作,发挥相关学科的优势,加强工艺美术类专业建设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推进工艺美术相关职业的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莆田市大力支持老艺人开展师傅带徒传艺活动,进行职业技能考核评定,使该市一线生产技术工人包括传统工艺美术艺人达到5000多名。近几年,我省开展了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推荐和两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评选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5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140人,这些优秀人才对推动我省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领军作用。
(八)产业宣传形式多样,产业影响力逐步扩大。全省各地充分发挥现有工艺美术展销公共平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工艺美术产业产品展示推介活动。举办了四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和首届中国(海丝)工艺品博览会;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举办了四次仙游古典工艺家具展销会;举办了五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和两届福建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福州市先后接待中央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等海峡两岸多家媒体对传统工艺美术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进行系列采访报道,与央视合拍《中国寿山石》、《中国福州脱胎漆器》等大型纪录片。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学会联合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摄制电视系列专题片《瑰宝》,组织专家在电视节目中点评寿山石雕,参与央视的鉴宝活动。
二、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制约着产业向更高层次提升发展。
(一)沿海与山区发展不平衡。我省工艺美术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沿海的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内陆地市虽然竹、木、藤、草、石材、陶土等资源丰富,但生产规模不大,发展水平有限。部分地区对发展投入少、见效快、就业多的工艺美术产业认识还不足,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二)行业与品种发展不平衡。目前产业化发展较好的有德化工艺陶瓷、莆田木雕、惠安石雕、泉州树脂工艺、仙游古典工艺家具等品种,但也有一些传统优势品种,如福州的花灯、绢画、刺绣、抽纱,泉州的竹编、彩扎、戏剧脸谱、剧装道具、面塑、锡雕,厦门的彩扎、泥彩塑、珠绣制品,漳州的棉花画、东山贝雕,宁德的竹枕、畲族斗笠、畲族服饰,三明的龙池砚,莆田的油画框业等,产业化发展滞后,品种和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三)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工艺美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研发水平不高,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广应用力度不大,局限于传统造型和传统工艺的延续式生产,开发工艺美术精品及对工艺美术技艺传承的保护性开发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及市场迎合度不高,产品销量难以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