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1生态健康养殖区
4.1.2.1.1水保骨干坝和堰塞湖养殖区
主要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扩量等方式方法完成规划任务。到2020年规划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5万亩。
4.1.2.1.2水库养殖区
规划到2020年全市水库养殖水面达1.46万亩。
4.1.2.2池塘养殖区
该区域主要指人工池塘养殖水域。在稳定现有养殖面积基础上,不断提升养殖水平、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养殖水域面积发展到0.08万亩左右。
4.1.2.3特殊功能区
4.1.2.3.1休闲渔业区
规划先在全市现有基础上每个县区选择建立2-3个试验示范点,通过试验示范,以点带面,3-5年后建立50个具有南部山区水土人情及民族文化特色的休闲垂钓观光渔业基地。
4.1.2.3.2西吉彩鲫资源保护区
积极建立西吉彩鲫资源保护区,实现彩鲫资源的恢复性增长。
4.1.2.3.3泾源虹鳟鱼养殖区
在现有基础上,规划到2020年泾源县冷水资源虹鳟鱼的养殖面积达到0.02万亩。
4.1.2.4.4试验示范区
规划建立市级试验示范基地1-3个,县级试验示范基地5-10个,通过试验示范基地促进全市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4.1.2.3.5网箱养殖区
可在西吉县水资源条件最好的堰塞湖如党家岔堰等水域分别设1--2个网箱养殖试验示范区,示范网箱面积100--200平方米。可根据试验示范具体的情况推广应用。
4.2各功能区主要工作及发展重点
4.2.1生态健康养殖区
4.2.1.1骨干坝和堰塞湖养殖主要工作及发展重点:此养殖区主要工作是积极鼓励水域周边农民承包经营,以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扩量、增效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
4.2.1.2水库养殖区主要工作及发展重点:用作饮用水供应和旅游开发的水库只能实行生态养殖生产,以鲢、鳙、鲫、鲤、草增殖为主,严禁施肥投饵。小型水库实行生态养殖或不施肥的粗放型养殖,不设置网箱养殖区。中型水库可进行多功能养殖,按功能区分为水库生态养殖捕捞区、水库网箱养殖区等。水库增养殖捕捞区利用的目标是控制捕捞、保护资源;移植训化、扩大鱼类种群;提高捕捞产量。建立健全捕捞管理、实施捕捞总量控制制度。大水面捕捞区控制捕捞强度,严格限制渔具、渔法,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为水库鱼类的生长繁殖留足足够的种群,保证水库大水面增养殖捕捞区渔业的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4.2.2池塘养殖区主要工作及发展重点:一是加强池塘养殖水面的开发,实施旧塘改造,提高池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建设精养鱼塘;二是充分利用水源条件好的下湿地和低洼低产地新建池塘;三是利用水利工程和山溪水、涌泉水建造流水养殖池;四是要进行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在稳定传统养殖种类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名、特、优、新品种的养殖。
4.2.3特殊功能区主要工作及发展重点:此区主要是加强珍贵品种彩鲫的保护,发展冷水资源,增加虹鳟鱼养殖规模,同时发展休观光渔业及开展实验研究养殖等。
4.3实施和保障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