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粮食生产五年增产计划的通知

  (六)防治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立足治早、治小、治了。要选准农药,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科学防治、降低成本、提高防效。小麦在2月下旬-3月上中旬防治的重点是纹枯病和麦蜘蛛。防治纹枯病,可用20%井岗霉素可溶性粉剂30克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施麦杆茎基部进行药剂防治;对麦蜘蛛达标的麦田,用0.9%虫螨克乳油3000-5000倍液进行防治。4月中下旬-5月上旬重点防治穗蚜、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和吸浆虫。防治蚜虫可用50%的抗蚜威或吡虫啉每亩1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条锈病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于发病初期喷雾,或用12.5%禾果利每亩20克兑水喷雾,还可兼治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孕穗期(蛹期)防治每亩用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3公斤或1.5%林丹粉3公斤兑细土20公斤,均匀拌成毒土顺垄洒在地表,洒毒土后结合浇水效果更好。穗期防治可用2.5辉丰菊酯每亩25-30毫升或4.5%高效路氢菊酯每亩50毫升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连喷2-3次,选择无风天气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玉米要在5叶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科学选用农药,有效防治粘虫、棉铃虫及红蜘蛛、锈病、纹枯病等。要重点抓好水稻的白叶枯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和二、三化螟及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治。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充分发挥植保专业机防队的作用,切实加强对突发性、暴食性病虫害监测防控,及早发现,及时扑灭,严格控制蔓延流行。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止人畜中毒,降低药物残留,保护环境,促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
  (七)推广双晚技术。大力推广小麦适当晚播5-10天,玉米适当晚收5-10天的“双晚”技术。小麦适当晚播可有效防止冬前旺长冻害。玉米早播晚收可增产10%以上产量,夏玉米一般应掌握在9月中下旬,苞叶发黄后7-10天收获为宜。要推广精量播种,小麦每亩播量6-9公斤,控制小麦密度,减少后期倒伏。加大玉米种植密度,每亩保持在4000株左右。要掌握最佳收获时间,小麦应在蜡熟期收获,水稻应在95%左右的谷粒呈金黄色时收获,大豆应在黄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籽粒变硬、摇动有响声时收获,红薯应于霜降前收获完毕。
  六、落实政策
  (一)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每年都要及时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以及产粮大县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等各项补贴资金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建立保护主产区种粮农民积极性的长效机制,稳定提高粮食价格,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扶持政策要向主产区倾斜,使主产区政府抓粮不吃亏。
  (二)实行高产奖励政策。对粮食单产、总产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5%以上的县(市、区)进行奖励;对单品种年种植面积分别超过50万亩和10万亩的选育玉米、水稻优良品种的科研机构及育种单位进行奖励;对承包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红薯万亩连片超高产示范方达标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市政府2010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小麦、玉米高产示范创建工作,其中400万元用于高产示范区小麦、玉米优质良种补贴,100万元用于新技术推广应用。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制定具体的奖励方案,鼓励支持高产创建工作。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