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盘锦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1)石油化工产业

  依托辽河油田,我市已形成了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炼焦、化学原料和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塑料制造于一体的石化行业产业链,并成为全国最大的稠油、超稠油、高凝油和优质道路沥青生产基地,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辽宁华锦化工集团等工业企业位列全国500强企业之中。未来我市大力发展石化产业将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原油资源,扩大原油加工规模,提高加工深度,巩固壮大全国最大优质道路沥青生产基地;扩大乙烯生产规模,建设全国重要合成树脂生产基地;开展乙烯下游产品精深加工和盐卤水精深加工,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利用国内外两种气源发展天然气化工,建设全国重要化肥生产基地。预计到2010年,全市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吨,沥青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合成树脂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化肥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

  (2)装备制造业

  我市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石油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汽车配套制造业等。中石油重要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坐落在我市,基地2008年实现年产值42亿元。未来随着辽河石油勘探局海洋装备制造总厂、中油辽河宝石石油装备有限公司、盘锦辽河油田派普钻具制造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华油公司等企业规划项目相继投产以及装备制造产业向船舶工业基地不断转移,我市有望建成世界级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船舶工业基地将打造以石油装备制造业、中小型船舶制造、汽车配套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预计到2010年产出规模达到500亿元。

  (3)塑料与新型建材产业

  我市紧紧围绕华锦集团中级产品和副产品的下游开发,加快壮大和拉长塑料与新型建材产业链,已成为环渤海湾区域重要的塑料制品、新型建材生产基地。目前我市正以乙烯、本体ABS扩建为原料依托,发展下游塑料制品业,重点发展改性塑料和塑料板材、管材、型材、注塑、吹塑等新型建材产品生产;依托沥青主产地优势,发展以防水卷材为重点的新型防水材料业;扩大彩钢板、钢结构、不锈钢型材、聚氨脂复合板、芦苇人造板、新型轻质墙体材料等产品开发生产,发展其他新型建材和装饰材料业。

  (4)绿色有机食品产业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目前已形成粮食及深加工、蔬菜和水产品、苇浆纸一体化等特色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并向发展的格局。依托107.7千公顷水稻播种面积、盘锦大米品牌优势和大米市场体系,我市已成为辽宁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加工基地,2008年实现水稻年总产量102.4万吨,占辽宁省水稻总产量的25%,现有粮食加工设备年加工量达400多万吨,预计2010年达到450万吨左右。蔬菜种植面积13.5千公顷,年产蔬菜102.7万吨,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蔬菜产量和外运量将大幅增加。河蟹养殖面积92千公顷,占全国20%,河蟹、文蛤、对虾、海蜇、鱼类等水产品产量达30万吨,其中文蛤年产量1.5万吨,是我省著名的文蛤出口基地。粮食及深加工、水产品等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我市发展现代生活性、综合性物流奠定了产业基础。

  (5)现代服务业产业

  打造以旅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围绕优势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承接中心城市辐射,依托铁路、公路和港口条件,搞好物流节点的科学布局,规划建设物流基地,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培育发展物流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金融服务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信用体系,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建立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公共网络建设,建设完整、统一、先进的区域性电子商务、政务网络平台,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发展信息、策划、投资管理、法律、会计、审计、评估、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发展壮大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建设国际湿地休闲之都和生态旅游名城。

  随着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塑料与新型建材、绿色有机食品、现代服务业等五大接续产业的发展以及石油化工、粮食加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集群的形成,未来我市物流量将有跨越式增长。

  (三)存在问题

  虽然双益物流、大千物流、恒泰物流、兴隆石化物流、大罐运输车队等物流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但总体来看,我市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缺少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一些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因素。

  1.有效物流需求有待培养和释放

  优势产业对社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较低,其他产业需求零散,导致我市社会化的生产性物流需求明显不足。石化产业的物流活动多以自营性物流为主,对社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较低;其他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配套加工能力较弱,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生产性物流需求有限。缺乏大型的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综合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自身吸引力较小,覆盖范围有限,难以将过境物流转化为中转性物流。

  2.物流供给能力不强

  我市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尚未出现大型的跨地区乃至拥有全国性网络的物流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企业服务能力不强,大部分企业以提供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基础性服务为主,精细化服务的物流组织管理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提供专业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分散,现代化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低下,缺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现有仓储设施陈旧老化,装卸搬运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缺乏社会化的石油化工仓储设施、冷藏仓储设施。

  3.管理体制不畅

  现代物流系统是跨行业、跨地区的社会经济大系统,我市物流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管理体制相互交错,职能分散,部门、企业间缺乏横向联合,物流资源难以有效整合,许多物流设施只为某行业、某部门服务,综合性、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企业行为不规范、管理滞后等因素制约着我市物流业的发展。

  4.信息化管理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

  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一方面,各工商企业及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条形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RFI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资采购管理(MRP)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应用水平低,企业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弱;另一方面,缺乏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市还未得到广泛应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