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思路,着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征地补偿工作,探索被征地农民补偿新模式,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合理利用土地,开展创建依法依规用地模范县活动和节约用地模范县活动。继续抓好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民用水组织建设,逐步建立“农民自建、自管、自我受益”的良性机制。积极开展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有序推进农垦企业、粮食企业、农业企业、水利企业、林业企业等方面的改革。
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26.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更加自觉地从工作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注意防止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不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全省人民的共同富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具体部署,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资金投入、研究重大政策、配备领导力量时,都要认真贯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这一指导思想。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农”工作,市、县党委要有常委专职分管“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等纳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严格绩效考核。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努力把握“三农”工作规律,不断提高领导“三农”工作的水平。
27.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巩固农村基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扎实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组织引导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共建、对口帮扶活动,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大力推进农村党务公开,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党务公开联系点工作。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乡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准配强党组织班子。探索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积极选派县直机关和乡镇干部到村任职。加大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年底基本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任务。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重点抓好农村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工党员的创业就业培训。抓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工作。农村党员干部要围绕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心系农民群众,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谋利益,提升创业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