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1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要求,采取省、市、县三级共建方式,继续选择8000个村点开展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一村一品”建设,培育主导产业,加强农村“一村一品”产业带头人培养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建设点建立种养基地,扶持农民专业户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鼓励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实现产业富民、产业强村。突出抓好“六改四普及”等项目建设,科学编制和落实整治规划,在确保建设点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居优美村的同时,按照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抓好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房绿化,加快改变农村面貌。突出抓好农村新社区建设,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相关部门指导、村级两委牵头、农民理事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在政策制定、项目安排、业务指导等方面形成支持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合力。
14.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落实好教师培训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继续对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对普通高中和考入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资助。认真抓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等实施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做好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抓好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同步结算工作。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规范农村医疗市场,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全科医生,提高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推进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继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群众免费看演出、看电影,开展健康向上、富有特色的文体活动。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办好农家书屋,组织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农村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在部分行政村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试点。着力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严格落实生育政策,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加大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力度,加强违法生育行为、出生人口性别比、社会抚养费征管用的专项整治,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努力实现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性别比“一升三降”的目标。
15.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农村低保财政补差标准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依托农村社区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农村敬老院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好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和灾民救助工作。精心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积极扩大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落实优抚政策,保障农村优抚群体的基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