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切实抓好环鄱阳湖的保护治理和开发建设。围绕年内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的目标,继续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突出主攻通道绿化,加快推进城市、乡镇、农村以及工业园区造林绿化步伐,确保完成年度300万亩造林绿化任务。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万亩,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现象。继续实施“五河一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五大河流源头和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好的县(市、区)予以奖励。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坚持开发节约并重原则,切实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广绿色植保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化肥、农药使用监管,鼓励发展沼气等循环农业,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操作标准,继续大力推进以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的农村清洁工程,完成500个左右集镇、5万个左右自然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二、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
7.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节本增效、提升能力的要求,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狠抓粮食生产的各项补贴政策和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提高种粮农民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和审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整体推进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促进平衡增产。加大产粮大县奖励补助力度,激发粮食主产县种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稳步发展棉花生产,大力开展棉花高产创建和优质棉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冬闲田发展油菜生产,充分利用旱地扩大花生生产。切实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以畜禽清洁生产为抓手,加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以水产品加工为突破口,以池塘标准化改造为重点,加快建设渔业健康养殖基地,稳步发展大宗水产品生产,提高特种水产在现代渔业中的比重,力争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左右。
8.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充分发挥我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广阔空间。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全面加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着力抓好赣南脐橙、南丰蜜桔等优势果品的结构调整,注重发展广丰马家柚、井冈蜜柚等区域特色优势果品开发,尽快形成“南桔北梨中柚”的大格局。大力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质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继续推进江西绿茶品牌整合,积极发展花卉、中药材、蚕桑等高效经济作物,力争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50%。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突出抓好油茶产业,加强标准化高产油茶基地建设,大力建设油茶产业科技园。引导林改分山到户后广大林农发展毛竹、雷竹、杨树、泡桐等高效林业,大力发展绿化苗木经营利用以及生态旅游、农家乐等产业。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建设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00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地理标志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