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世界级手风琴演奏家的探索与实践
| 陈 军 张晓波 夏 罡
| 四川音乐学院
| 二等奖
|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医学创新人才
| 张 晓 昝加禄 李爱冬 羊惠君 胡晓松
| 成都医学院
| 二等奖
|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流程再造与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 文忠波 雷应朝 唐 锐 张 勤 文 广
| 攀枝花学院
| 二等奖
|
审讯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陈 真 寿 海 谢改娜 马李芬 朱林兵
| 四川警察学院
| 二等奖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宿舍
| 刘 黎 张 鹤 赖 芳 田 飒 聂 涛
|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 二等奖
|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邱士安 崔州平 罗垂敏 罗凤曼 谢志萍
|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 二等奖
|
工学紧密结合,创新餐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黄维兵 陈云川 唐 宇 陈国林 周世中
|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 二等奖
|
面向专业需要,突出应用特色--“烹饪原料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施
| 阎 红 梁爱华 王 兰 孙俊秀 黄益前
|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 二等奖
|
藏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探索
| 李能武 黄正刚 凌 立 龙自均 詹先友
| 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
| 二等奖
|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网络测评系统开发应用
| 陈 斌 王永莲 杨 桦 时云峰 袁 杰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高职焊接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杨 跃 孙学杰 王泽忠 丁建生 冉传海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
| 二等奖
|
职业资格认证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王 旭 李开勤 罗建华 蔡燕生 胡永红
|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借鉴"服务学习"理念,构建高职思政课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贺继明 凌 红 蒋家胜 范华亮 邓礼娟
|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 卢晓东 汪 源 冯光荣 赵 琼 刘 增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 二等奖
|
技术与艺术同步培养--计算机图形艺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冯 林 程丛林 白忠建 余跃海 张金弦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 二等奖
|
高校助理导师制
| 曹子建 钟治光 颜曼莉 钟 璞 卢 彰
| 四川教育学院
| 二等奖
|
省级三等奖(共130项)
|
项目名称
| 获奖人员
| 所属单位
| 奖励
等级
|
突出“五开放”特色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新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 周新志 黄卡玛 徐家品 李川青 李智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和实践
| 陈 华 徐开来 曹红梅 胡常伟 李梦龙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化学与生物信息学”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成效
| 李梦龙 蒲雪梅 文志宁 郭延芝 姜 林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拓宽专业方向,发挥产学研优势,培养轻化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 何有节 陈武勇 廖隆理 刘 彦 徐 波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水利建筑类工程制图系列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
| 蒲小琼 周 兵 陈 玲 熊 艳 尹湘云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电力系统分析理论》教材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教材)
| 刘天琪 邱晓燕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 构建川大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 陈 荣 陈 静 徐 仁 尹 进 赫丽莎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研究-案例-实践”(RCP)一体化--研究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主题参与型教学模式探讨
| 姜晓萍 周敬伟 李文星 夏志强 范逢春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科技信息检索(教材)
| 陈 英 蔡书午 赵宏铭 张月天 胡 琳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大学生廉洁教育进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徐 兰 曹 萍 王国敏 高中伟 成 春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卫生检验专业教材建设的里程碑--首次规划教材建设成果(教材)
| 张朝武 黎源倩 孙成均 刘衡川 张克荣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口腔护理学系列教材建设
| 赵佛容 陈经由 徐庆鸿 廖学娟 陈 文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药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
| 吴 勇 成 丽 张志荣 王素霞 尹红梅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构建和完善以学业预警为主的控制体系 强化“三位一体”的自主学习过程管理
| 廖林川 陆晓霞 伍红雨 曾益峰 何志伟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依托重点实验基地、结合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构建材料类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 戴光泽 杨 川 朱德贵 黄 楠 陈 辉
| 西南交通大学
| 三等奖
|
突破理论与实验课程分离的教学模式,构建基础物理素质教育平台
| 王 莉 吴 平 张 晓 姜向东 曾 勇
| 西南交通大学
| 三等奖
|
培养国际化、工程化和差异化的管理创新人才
| 贾建民 李 军 朱宏泉 代 颖 叶乃沂
| 西南交通大学
| 三等奖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式、参与式教学信息资源平台开发
| 鲜于浩 徐文生 田永秀 陈 洁 胡子祥
| 西南交通大学
| 三等奖
|
研究生创新性团队培养思路的探讨
| 金学松 温泽峰
| 西南交通大学
| 三等奖
|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切实提升研究生的创造意识与动手能力
| 徐伯初 吴贵凉 缪根生 李 江 陈海鸣
| 西南交通大学
| 三等奖
|
建设高水平无线电物理学科,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 王秉中 徐 军 薛良金 喻志远 贾宝富
| 电子科技大学
| 三等奖
|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工科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 傅英定 蒲和平 冷劲松 高 建 王晓梅
| 电子科技大学
| 三等奖
|
构建专业素质教育体系,培养优秀通信创新人才
| 李玉柏 李晓峰 毛玉明 欧 蓓 彭启琮
| 电子科技大学
| 三等奖
|
经管类大学生研究训练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龚 猗 刘 莉 张均强 马永开 汤玲玉
| 电子科技大学
| 三等奖
|
金融工程专业建设与新型金融人才培养
| 王晋忠 曾志耕 刘 阳 陈永生 徐加根
| 西南财经大学
| 三等奖
|
创建仿真商业背景下《税收筹划》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 刘 蓉 尹音频 吕 敏 费茂清 张慧英
| 西南财经大学
| 三等奖
|
构建学分制下公共体育课程新体系的研究
| 邓跃宁 杨 英 刘仁建 王 晖 杨 军
| 四川农业大学
| 三等奖
|
强化学院二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 陈 强 王昌全 李武生 赵万菊 蒋 颖
| 四川农业大学
| 三等奖
|
联合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国际视野草坪管理高级人才
| 杨春华 张小平 张新全 付佑权 干友民
| 四川农业大学
| 三等奖
|
植物生产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王西瑶 李首成 杨先泉 佘跃辉 陈兴福
| 四川农业大学
| 三等奖
|
创建“三园工程”实习基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汤浩茹 汪志辉 李焕秀 严泽生 邓群仙
| 四川农业大学
| 三等奖
|
创新社会实践模式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 秦自强 袁志香 李武生 苏晓萍 付瑞琼
| 四川农业大学
| 三等奖
|
加强应用化学专业系列精品课程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 陈大钧 陈 馥 黄志宇 张太亮 韩利娟
| 西南石油大学
| 三等奖
|
电类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谌海云 胡 泽 杜 坚 张 禾 王洪诚
| 西南石油大学
| 三等奖
|
建设精品课程,促进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
| 杜建芬 李晓平 王 健 杨远光 刘永辉
| 西南石油大学
| 三等奖
|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 黎 明 廖浩德 赵 刚 陈汶滨 李 淮
| 西南石油大学
| 三等奖
|
融学习策略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语言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曾 洁 孙 阳 李 虎 曾 苹 唐小云
| 西南石油大学
| 三等奖
|
核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周四春 葛良全 赖万昌 程 锋 邹功江
| 成都理工大学
| 三等奖
|
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示范性研究
| 孔繁津 何大顺 王惠舟 郑 欢 刘永志
| 成都理工大学
| 三等奖
|
以“三结合”为指导,进行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 高林远 曾令秋 刘 珺 罗元青 黄善明
| 四川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李天道 李 诚 李 凯 刘 敏 张文涛
| 四川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整合教育资源,突出专业特色,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物理师资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周晓林 王力邦 潘学军 侯邦品 蒋德琼
| 四川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 张 健 董志强 杜柏杨 朱渌涛 唐文焱
| 四川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王泽兵 胡尚峰 严树文 康 胜 刘 影
| 四川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水电能源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刘小兵 李庆刚 宋文武 涂兴怀 余 波
| 西华大学
| 三等奖
|
微机、单片机、微机接口技术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
| 杨景常 谢维成 董秀成 郑海春 杨 帆
| 西华大学
| 三等奖
|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 郭建军 迭 东 张 萍 杨继先 袁正华
| 西华大学
| 三等奖
|
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岳 松 尹德志 何太碧 何承源 吕伯皆
| 西华大学
| 三等奖
|
电气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
| 黄勤珍 王一冰 马 波 高 心 彭良福
| 西南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软件人才的培养与教学实践
| 杨宪泽 谈文蓉 雷开彬 刘 莉 李建阳
| 西南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 吴建国 李如嘉 刘开榜 喇明清 张世均
| 西南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民族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
| 徐希平 涂 鸿 钟克勋 杨 荣 李光荣
| 西南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中国民族药物学概论》本科教学的课程建设、教学手段改革及实施
| 刘 圆 张志锋 曾 锐 张吉仲 刘 超
| 西南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成果
| 陈秋燕 钱 敏 郑 春 查抒佚 陈仁军
| 西南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民族高校法科学生实践教学与管理改革
| 王允武 冉益群 邓建民 侯 斌 贺 玲
| 西南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工科大学环境中的外语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 刘 捷 曾 绪 聂 翔 贾 敏 谢 春
| 西南科技大学
| 三等奖
|
借鉴工科教育理念,构建多层次、全过程经济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 王朝全 段 杨 张 华 张 勇 吴劲松
| 西南科技大学
| 三等奖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 龚 平 曹 敏 黄元全 王成光 张思军
| 西华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高等师范院校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李佳孝 赵 正 阳德华 赵相斌 李 园
| 西华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无机化学CAI系列精品软件及其辅助教学应用
| 张运陶 肖盛兰 廖运文 李晓萍 付孝锦
| 西华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教育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实践探索
| 冯文全 冷泽兵 卢 清 李赐平 徐 东
| 西华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构建计算机硬件类课程集成化体系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 贾金玲 杨维剑 陈光建 彭 龑 姚娅川
| 四川理工学院
| 三等奖
|
基于化工类专业群实践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
| 颜 杰 陈 虹 杨 虎 张承红 付大友
| 四川理工学院
| 三等奖
|
深化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培养本科学生创新能力
| 李作安 兰恒友 许 彪 柏宏斌 谢 巍
| 四川理工学院
| 三等奖
|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研究与“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
| 唐健禾 云 虹 刘 川 严 俊
| 四川理工学院
| 三等奖
|
中医本科生诊断技能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詹华奎 张 泉 毕 榕 高林林 李 艳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三等奖
|
中医院校临床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
| 江蓉星 杨 川 谭 漪 周仕轶 刘明雪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三等奖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张志让 刘启宽 杨光崇高 杨 韧 韩章家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三等奖
|
主动适应气象行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大气科学人才
| 李国平 肖天贵 缪燕平 朱克云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三等奖
|
构建高校实践性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敬枫蓉 向 武 刘松淘 丁 云 祖 霞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三等奖
|
一般本科院校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 朱 胜 蒋志华 刘 全 邹永红 钟勤建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三等奖
|
基于层次模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研究
| 程卫东 张伟利 吴四九 王晓锋 谢清明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三等奖
|
省属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研究与实践
| 吴绍华 贾春水 邬丽莎 董文斌 朱小平
| 泸州医学院
| 三等奖
|
麻醉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目标结构化考试模式研究
| 唐显玲 屈 强 王晓斌 谭晓秋 姜 鲜
| 泸州医学院
| 三等奖
|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新生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研究
| 任桂秀 李成军 文 彬 郭玲玲 徐玉芳
| 川北医学院
| 三等奖
|
医学院校学分制改革中课程优化设置的研究与实践
| 杜 勇 凌保东 李春平 樊国康 文 彬
| 川北医学院
| 三等奖
|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汪明林 方海川 邱云志 俞晓萍 陈嘉新
| 乐山师范学院
| 三等奖
|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 石燕京 陈 俐 詹 虎 于立得 赵学斌
| 乐山师范学院
| 三等奖
|
构建高师美术专业“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张 强 屈 梅 彭永馨 傅一笑
| 内江师范学院
| 三等奖
|
《人本教育学》(教材)
| 王希尧 陈理宣 周天梅 杜高明 曾令英
| 内江师范学院
| 三等奖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五个一”工程的构建与应用
| 刘维鸿 吴开祥 陈范华 常智敏 黄树彬
| 宜宾学院
| 三等奖
|
加强《申论》课程培训,促进毕业生就业
| 郭五林 彭贵川 周广均 周六春
| 宜宾学院
| 三等奖
|
建构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张开仕 王 健 许泽宏 张 燕 李惟一
| 宜宾学院
| 三等奖
|
新建地方性综合型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毛克强 杨随军 白玉林 范亚林 杨果仁
| 宜宾学院
| 三等奖
|
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 胡青龙 钱 波 郭 宁 唐 亮 曾耀辉
| 西昌学院
| 三等奖
|
高校师范本科彝汉双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 何 刚 洛边木果 阿牛木支 沙马打各 曲木伍各
| 西昌学院
| 三等奖
|
应用型本科院校“四维一线”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实践
| 阮学勇 赵益强 彭方林
| 西昌学院
| 三等奖
|
“质量工程”背景下高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 魏成富 周明圣 罗 英 董国豪 蒋 平
| 绵阳师范学院
| 三等奖
|
全方位建设心理学教学平台,致力于心理学应用人才培养-应用心理学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陈 寒 吕建国 任 俊 谭小宏 边 疆
| 绵阳师范学院
省劳改局教育处
| 三等奖
|
基于企业需求的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与实践
| 周激流 易 勇 叶安胜 张志强 张修军
| 成都学院
| 三等奖
|
传媒变革背景下的新闻人才培养
| 谭筱玲 黄昌林 陈秀丽 郭 岚 朱晓姝
| 成都学院
| 三等奖
|
构建三级实践教学体系,抓出口,建基地,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 苟小军 邹 亮 郭晓强 王大杰 赵 钢
| 成都学院
| 三等奖
|
航空体育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 向 渝 舒雁滨 王 旭 黄 波 李威生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三等奖
|
探索创新,兼收并蓄,培养21世纪复合型优秀大提琴、低音提琴演奏人才
| 蔡 宇 张义明 罗时东 杨 云 毕 虹
| 四川音乐学院
| 三等奖
|
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和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赖 雁 赵小玉 吴泽全 李 鑫 任 佳
| 成都医学院
| 三等奖
|
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考核内容设计研究
| 江 华 张宗诚 魏义东 王 涛 黄 坪
| 成都医学院
| 三等奖
|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 张 俊 冯有明 王凤鸣 孙利加 戴 冰
| 成都医学院
| 三等奖
|
基于LabWindows/CVI的虚拟仪器课程建设与实践
| 王 兵 李小玲 袁继敏 唐 宇 郭新年
| 攀枝花学院
| 三等奖
|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钟玉泉 伍维根 文忠波 罗正生 雷应朝
| 攀枝花学院
| 三等奖
|
《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陈立川 周长明 刘文芳 周 红 马中全
| 四川警察学院
| 三等奖
|
地方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与实践
| 杨清平 赵定贵 李 涛 张 丽 向 伟
| 四川文理学院
| 三等奖
|
边远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 孟兆怀 成良臣 王道坤 何 俐 李壮成
| 四川文理学院
| 三等奖
|
名课出名师,名师带团队,建设高水平高职计算机师资队伍的研究与实践
| 刘甫迎 李成大 党晋蓉 朱晋蜀 杨明广
|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多方法多途径,全面提升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
| 王朝晖 戴林红 魏 华 贾丽萍 杜 玮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新课程方案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 易传英 郭迎选 武 英 向群英 张大能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 刘 彤 陈云川 陈 勇 汪晓萍 杨朝斌
|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以精品专业建设为基础,构建高职教育餐饮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 唐 宇 梁爱华 黄刚平 钟志惠 阎 红
|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立足藏区,面向基层--基础教育教师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凌 立 唐明钊 张洪学 王长明 丽 红
| 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藏族祥巴(版画)教学
| 李才彬 陈兴龙
|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师范院校学生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唐世德 唐 平
|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 熊 熙 刘 铁 白凤光 王阳合 何正琛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 刘建超 刘 铁 王晓霞 陈治平 刘晓辉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王永莲 文南生 贾玉铭 徐 鸿 杨小燕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机电专业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郭远辉 黄先琪 颜 伟 王剑波 周 旭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高职院校教师职后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
| 吴 泽 林升乐 肖和平 胡 斌 魏庆曜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建筑类涉外工程人才培养--“英语 +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李 辉 戴明元 罗忠明 朱瑞娜 邓冬至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土建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条件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 胡兴福 王陵茜 陈文元 胡 斌 谢旭阳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高职电子电气类专业平台课程改革与建设
| 郭 杰 向守兵 施 芸 胡明华 彭林茹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高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郑学全 谢和书 杨 富 张 明 冀俊平
|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绵阳市宏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三等奖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施工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张 健 冉瑞乾 陈华兵 王泽华 邓向阳
|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融入产业园区构建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实践
| 凌 红 黄永久 汤 勇 卓国锋 向 华
|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创新民办高职学院办学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王能忠 马在强 周仁贵 陈元霞 黄 毅
|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面向企业需求的高职IT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张应辉 胡景德 张 兵 杨瑞良 余真翰
| 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 三等奖
|
高职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车林仙 贺元成 何 兵 李 洁 王艳戎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职业技能综合强化培训开发与实践
| 萧玲玲 徐 敏 熊殿华 余静赣 朱德建
|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 三等奖
|
创新教材体系结构,开发具有鲜明职教特点的新教材的研究与实践
| 李洛嘉 张中伟 肖兆飞 游秋琳
|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 三等奖
|
高职院校学分制条件下构建多平台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敬代和 胡秀强 程远东 赵克林 王智全
|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独立学院广播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马洪奎 张书玉 董孝璧 王银明 杨叶森
|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 三等奖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于远程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 刁纯志 袁 慧 陈 梦 曲郁生 周利平
|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 三等奖
|
《含能材料理论与实践(炸药理论)》(教材)
| 舒远杰 黄奕刚 成向月 刘 彤 王 苹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