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重点,努力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一要以抗旱为重点,加强田间管理。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查苗情、查墒情、查病情活动,加强分类指导,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落实抗旱技术措施。动员群众采取镇、压、耙、耱等传统保墒措施,减少土壤失墒,做好越冬作物田间管理。春播期间要大力实施地膜覆盖、抗旱剂拌种、坐水种等抗旱技术,利用各类零散水源点浇点种,全力以赴抗旱保苗。二要针对春播地缺墒严重、旱情加剧的实际,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适当压缩春小麦等夏粮面积,因地制宜,扩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的面积,大力推广低耗水、耐旱、高效作物,全力以赴保春播、保出苗,为全年农业抗旱增产增效打好基础。三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抗旱作用,尽快检修灌溉设施、修复水毁震损水利设施,制订适水适地灌溉计划,落实渠道防渗、沟畦灌溉、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工程节水措施,确保全面完成春灌任务。四要积极推广垄沟种植、注水播种、地膜覆盖等抗旱播种技术,提高抗旱生产水平。
四、加强督查,确保各项抗旱减灾措施落到实处。针对目前严重的旱情形势,各级指挥部要按照Ⅱ级抗旱应急响应要求, 迅速开展工作。各县(市)和各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抗旱减灾工作的督导,确保各项抗旱措施落实。对重点乡村,要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包点指导,帮助基层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要健全旱情信息报告和会商制度,科学合理评估旱情,及时准确报告旱情,各县(市)和州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的重要部署和行动要及时报告州政府应急办和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加强舆论宣传,及时准确发布抗旱信息,引导干部群众全力打好抗旱春耕生产这场硬仗,为夺取全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通力协作,切实抓好以抗旱为中心的春耕备耕生产。今年立春早,农时季节紧,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早谋划、早发动、早安排,确保春耕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位。一要做好农资供应工作。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供求形势分析,提早做好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调剂调运和储备,保障春耕生产需要。供销社系统要充分发挥农资销售的主渠道作用,千方百计组织好货源,切实搞好农资储备和供应。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春耕备耕生产的支持力度,扩大小额信贷规模,加快小额信贷发放速度,满足春耕生产资金需求。二要及早抓好春播生产。各地要针对春播地缺墒严重旱情加剧的特殊情况,及早调整作物布局,适当压缩春小麦等夏粮面积,因地制宜的扩大马铃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面积,确保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基本稳定。水利和农业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下乡入村,搞好抗旱机具维修、水利设施检修和各项抗旱技术服务。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时变化,指导各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加有效降水。电力部门要做好电力供应,确保春耕抗旱用电需要。三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发改、农业、畜牧、工商、物价、质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种子、肥料、农药、柴油储备和价格监测,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加强调剂调运,推进产销衔接。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和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