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节约型中小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积极参加国家级、市区级相关研究项目的评比和展示交流活动,将学校在节能教育方面成功案例、创新成果向更大范围进行推广和展示交流,组织更大范围的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系列讲座”和“主题培训”。
  (四) 固化科研成果
  各级各类学校平时应收集学习培训、科研实践、展示交流等方面资料,积累素材,建立节约型学校纸质和电子网络档案,并选择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创新成果发表或出版成果集。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节约型学校信息系统,即在学校网站上增设“节约型学校建设网页”,并注意维护和及时更新:报道本校节约型学校建设方面的最新资讯、节能工作动态、专题资料;转发和发布市区及校内节约型学校建设意见、通知;展示节约型学校建设过程中发表或获奖的科研论文、教学设计、教育案例、教育故事等。
  三、面向全员的节约宣传
  (一)宣传导向
  1.确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主导意识
  在校报、校园网、校宣传栏、校广播站开设固定栏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长期系统的节约宣传活动。宣传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背景和重大意义,把节约观念和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意识。大力弘扬节约思想,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新风尚。
  2.用节约思想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在做好校级媒体节约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社团报刊、班刊、宣传画板、横幅、黑板报、节约传单等媒介,倡导节约意识,传播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等知识,介绍节水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深化宣传内容,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舆论氛围,扩大宣传的影响力,提高宣传的实效性。
  3.弘扬先进,树立榜样
  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节水节能工作当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事迹,营造学习节约先进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宣传普及
  1.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环境建设,促进节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1)校园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景观、道路、办公、教学场所、学生生活和活动场所)运用节水节能技术产品,以优良的节约设施设备和人文环境影响学生。
  (2)学校校园的相关场所(教学楼、卫生间、实验楼、办公楼、水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处)应有明确的节约标识和提示语,提示师生注意节约,杜绝浪费,努力做到相关标识齐全且张贴位置明显,提示效果好。
  2.宣传普及工作立足校园、辐射社会,以学校全体教职工、学生为主要对象,配合市、区(县)和所在社区,积极开展各类面向市民的节约主题宣传活动。
  3.学校应通过家长学校及“小手拉大手”的方式,促进学生家长提高节约意识,创建节约型家庭。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到家庭社区中宣传和应用。

第四部分 校园建设

  在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及用能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中,上级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及学校应积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粮和保护环境工作,并按照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建设节约型校园。到2012年,学校应实现以下节约指标:人均用水量比2009年下降1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0%,人均用电量比2009年下降5%,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50%。
  一、校园建设
  (一)校园规划
  1.场地规划
  树立节约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容积率与绿化率。根据学校规模确定用地指标,避免土地资源的不当占用和浪费,杜绝规划设计中追求豪华奢侈之风,注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校园建设应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注重与社会资源整合与协调。校园场地建设不应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它保护区;校园选址应保证校园和学生安全,场地内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2.环境整治规划
  合理规划校园交通,应充分考虑人车分流,确保停车场设施和自行车停放场所。积极实施透水性道路铺装,合理设置遮阳遮雨设施。针对校园生活垃圾的特点,进行垃圾分类,实行分区收集处理;对于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回收,提高再利用的比例;将无法回收和再利用的废弃物集中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和影响。严格管理实验室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回收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3.景观规划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