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


  (2)本类型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风沙危害潜在威胁大,丘陵地土壤侵蚀严重,山地多成为岩石裸露的石蛋地貌,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缺水干旱,农业生态系统抵御灾害能力低。

  (3)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

  进一步完善滨海防风固沙林带、水土保持林和农田林网建设;严禁砍伐沿海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和防沙林,严禁在防护林带内进行开垦、养殖、挖沙取土以及旅游设施的建设;严格限制采石取土活动,对现有采石场点进行整治,加强管理,加强侵蚀严重丘陵台地的植被恢复重建,防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大力推广节水生态农业;合理开发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严格限制高耗水和水污染型项目建设。

  10.中心城市生态功能区类型

  (1)分布与生态环境特征

  全省共有中心城市生态功能区9个,面积共计2556k㎡,占全省陆域总面积的2.1%。该类型生态功能区包括全省9个设区市的市区和郊区,主导生态功能是为城市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生态环境服务。

  (2)本类型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各中心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同,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所差异。①南平、三明和龙岩3个城市中心城区位于内陆河谷盆地,城市的发展受狭小空间和有限平缓坡地的限制,工业“三废”污染问题较为突出;②福州中心城区土地开发占用大量河道和湿地,城市热岛效应加重,内河、湖泊和近岸海域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城市饮用水源面临污染的威胁;③厦门中心城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九龙江污染及城市各类污水排放、高强度开发对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问题突出,饮用水源面临污染的威胁;④泉州中心城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粗放型的工业化模式带来较大的环境污染负荷,城市土地开发和污水排放对海域和河口湿地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和破坏。⑤漳州、莆田和宁德3市城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尤其是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城区和周边环境质量,城市生态景观建设也严重滞后。

  (3)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

  按现代化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尽快开展城市绿地、水体和湿地保护专项规划,建立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确保足够比例的公共绿地和生态用地;制订相关法规,对城市绿色、蓝色生态保障区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深入开展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和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城市公园、绿化带、片林、草坪的建设与保护,大力推广庭院、墙面、屋顶、桥体的绿化和美化;严禁侵占城市绿地和自然湿地;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严格限制高能耗和资源消耗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现有污染型企业的改造,禁止新建高污染型企业,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重点抓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快整治城市内河、内湖污染;切实加强建设项目和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扬尘、粉尘等污染;实行噪声分类管理,消除噪声污染。

  11.城镇与城郊农业(或集约化高优农业)生态功能区类型

  (1)分布与生态环境特征

  全省共有城镇与城郊农业(或集约化高优农业)生态功能区12个,面积共计15015k㎡,占全省陆域总面积的12.3%。该类型生态功能区分布于沙溪中下游永安--三明--沙县的河谷周边区域和福鼎--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诏安的沿海交通走廊带沿线区域,是福建经济发展最快的重要城镇和产业密集带。该类型区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强烈,区域生态系统基本上是人工生态系统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为城镇和工业区的社会生产、居民生活提供生态环境服务是其主导生态功能,城镇周围和城郊以农业生产为主,其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

  (2)本类型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土地利用强度大,土地退化明显;工业“三废”污染、城镇居民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比较突出;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3)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

  针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科学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型绿色经济带;制定城市绿地、水体和湿地保护专项规划,加快城市绿色屏障、廊道、休闲绿地、水体、湿地公园等生态保障区建设;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和壮大以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模式的生态效益型工业,建立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为重点的集约化生态农业,发展城郊游憩业;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污染、城镇居民生活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划定畜禽养殖场禁建区,禁建区内已建的畜禽养殖场要限期搬迁或关闭;建立养殖小区,推广生态养殖和“零排放”养殖技术,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技术改进与污染治理;加强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和绿色社区的建设,构建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

  12.文化遗产地保护与旅游生态功能区类型

  (1)分布与生态环境特征

  全省共有文化遗产地保护与旅游生态功能区2个,面积共计673k㎡,占全省陆域总面积的0.6%。该类型生态功能区包括武夷山双世遗保护区中以人文遗产为主的区域以及永定、南靖土楼建筑与客家文化区, 区内文化遗产及其背景景观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极高的文化遗产价值和旅游价值,其主导生态功能是景观美学与精神文化功能以及休闲娱乐服务功能。

  (2)本类型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当地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区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及其生态景观建设矛盾突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够,部分文化遗产破坏严重,处于濒危状态;文化遗产地新建的现代化建筑和文化遗产不相协调,部分遗产地所在乡镇和村庄卫生环境较差。

  (3)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

  制定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和宣传力度,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背景生态景观的保育;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展文化遗产的修复;严格禁止采矿、伐木及其他与文化遗产保护不协调的生产和设施建设,对与遗产保护和景观建设相冲突的设施和建筑物,要限期拆除或搬迁;在严格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科学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合理设计旅游线路,使旅游规模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科学规划并严格控制旅游设施的规模和风格,大力推行游客区内旅游区外住的生态旅游方式,科学处置旅游区的污水、烟尘和生活垃圾,实现达标排放。

  13.特大型水库与库沿景观和水环境维护生态功能区类型

  (1)分布与生态环境特征

  全省共有特大型水库与库沿景观和水环境维护生态功能区4个,面积共计4637k㎡,占全省陆域总面积的3.8%。该类型生态功能区包括水口水库、古田水库、池潭(金湖)水库、安砂水库和棉花滩水库的库区及直接相邻的乡镇区域。该类型区以水文调节、维护水环境水生态为主导生态功能,其生态保护对闽江流域和韩江汀江流域的生态安全起重大作用,也关系这些水库库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本类型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区内乡镇竹木采伐、矿产资源的开采对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保护造成较大压力;乡镇工业、规模化养殖场和生活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库中网箱养殖污染对库区生境和水质产生较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导致一些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灾害严重。

  (3)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

  加强区域生态公益林保育和景观生态建设;禁止矿产开发和新的垦殖;严格控制城镇规模的扩大,严禁水污染型工业项目建设,严格控制乡镇工业、规模化养殖场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发展生态农业,严格控制面源污染;严格控制库区水产养殖规模,采用科学的水产养殖方式;加强水库生态问题的治理力度;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发展库区生态旅游。

  14.饮用水源汇水区保护生态功能区类型

  (1)分布与生态环境特征

  全省有饮用水源汇水区保护生态功能区1个,为城市提供优质饮用水源是其主导生态功能,其范围为敖江山仔水库的全部汇水区域,面积1682k㎡,占全省陆域总面积的1.4%。山仔水库是福州中心城市第二水源,其汇水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的高低、营养物质的保持和污染物的控制对水库的水质和福州的供水安全有重大影响。

  (2)本类型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上游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使水库水体迅速富营养化,流域范围内石板材加工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对福州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

  以水资源保护为中心,开展流域污染控制和水源涵养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保持敖江水体水质持续稳定达到或优于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标准,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流域水源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与水源保护无关项目;限制流域石板材业发展,进一步加大石板材加工企业污染治理力度,突出上游石板材企业厂区地面粉尘对水体的污染治理,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实行集中办厂,集中处理;加快流域乡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置设施的建设,严禁生活垃圾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加强流域生态林的保护和建设,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一重山封山育林,耕地、园地退耕还林,加强中幼林的抚育管理,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禁止畜禽规模养殖,家庭养殖采用沼气技术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以林业为主导,推广生态种植,减少化肥、农药的入库负荷;加快陆上公路交通建设,严禁使用柴油机船,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严格控制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乡镇的人口规模,减少水源保护的压力,妥善解决饮用水源保护区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