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完善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有效机制。完善专业设置数据库建设,及时发布专业设置信息,根据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加大对专业设置的调控力度,在安排当年招生计划时,对就业率明显低于上海平均水平的专业进行招生规模控制。
(二)继续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提升上海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的水平
3.遴选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项目。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要求,做好2010年国家、上海市以及院校三级“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精品课程”、“优秀教材”的培育建设工作,力争有6-8个项目进入国家级质量工程行列,提高上海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鼓励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参加国家、上海市、专业协会三个层面的职业技能竞赛,推动高职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全市高职院校积极参与世博、服务世博。
(三)继续实施上海高职高专院校师资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打造上海高职高专院校骨干专任教师
4.启动高职师资全员参与的培训工作。2010年上海高职高专院校师资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围绕高等教育“085工程”的开展,形成立体、多层面互动模式,将教师对课程、专业主任(系部主任)对专业建设、分管教学校长(教务长)对教学管理、校长对办学的思考与讨论有机联系,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从微观到宏观统一到专业的优化和建设上。
5.开展骨干专任教师培训。在数控等十余个招生数量较大的专业领域同时开展业务培训,培养一批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大众化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高职双师型教师。继续推行任务导向、能力提升的培训方法,要求教师带着项目学习,使培训和课改相结合、培训和校企联动相结合、培训和资格认证相结合。继续建立上海高职高专骨干师资档案,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进修,打造具备综合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职骨干教师。
(四)继续进行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和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改善专业基础条件
6.继续进行第六期高职高专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结合各院校主干专业的定位,支持建设一批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资源共享型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推动高职高专院校利用这些设施设备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性课程的开发,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精品课程。
7.继续进行第六期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围绕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成果,以主干专业为中心,重点建设实训基地以及具备产学研性质的专业实验室,推进相关专业的软件建设,引导民办高校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促使民办高校准确定位、规范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